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9 毫秒
91.
隋文帝代周     
李海波 《沧桑》2008,(5):1-2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隋文帝郡望和家族的考察,探讨关陇汉人豪族是如何最终以外戚这一特殊身份取代胡族政权回归历史传统,走出魏晋南北朝400年纷乱的历史,从而对汉人豪族外戚的研究作一个初始的铺垫。  相似文献   
92.
秭归望家湾遗址是长江三峡大坝附近一处受洪水破坏严重的古代遗址。堆积中第5、6层属商周时期的淤积层,不见文化遗迹。在淤积层和河漫滩上出土或暴露许多石器、商周陶片和少量新石器时代陶片。石器种类有斧、锛、凿、铲、小锛、锤、犁形器、刮削器、圆形刃和半圆形刃石器、盘状器、砺石等。商周陶片可辨器形有罐、喇叭形器、瓮、盆、豆、盘、杯、缸、纺轮等。在盆、盘、罐等器皿中出现一些新器形。商周陶器的基本特征属早期巴文化。望家湾遗址的发掘为早期巴文化的研究增添了一批新资料。  相似文献   
93.
《广西文史》2007,(1):17-17
陈钦(?-公元15年),字子佚,世居交州苍梧郡广信县(治所在今梧州市)。陈钦自幼即受到良好教育,熟习《易》、《书》、《诗》、《春秋》和《礼记》。西汉成帝刘鳌时(约公元前32年至公元7年),被交州刺史以“茂才”(即秀才)荐举,到京城长安后被任为“五经博士”,不久,又获举荐为教育刘汉皇家子弟及族戚和掌管朝廷君臣祭祀宗庙礼仪的太常官员。陈钦博览群书,才华出众,对《左传》一书尤为精通,[第一段]  相似文献   
94.
吐鲁番新出《前秦建元二十年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集中探讨2006年吐鲁番洋海赵货墓发现的《前秦建元二十年(384)三月高昌郡高宁县都乡安邑里籍》。这是敦煌吐鲁番文书中现在所知最早的户籍,也是目前所见纸本书写的最早的户籍。笔者对该户籍的书写年代、地点、内容、格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该户籍保存造籍的年份,有具体的郡县乡里名称,登录了五户人家的家口以及户内土地、奴婢的买卖情况。《前秦建元二十年(384)三月高昌郡高宁县都乡安邑里籍》的发现对中国中古时期的户籍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5.
朱溢 《中华文史论丛》2015,(2):99-137,394
從《周禮》的記載到帝制時代的禮制實踐,賓禮的構成伸縮不定,致使其內涵難以清楚界定。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政和五禮新儀》賓禮調整的依據,提示了從"不臣"和"不純臣"的權力角度來探析賓禮實質的可能性。鑑於"不純臣"的諸侯、"不臣"的二王後和夷狄與賓禮演變關係密切,本文分別從郡國、二王三恪和周邊政權的角度來探討賓禮的外延、內涵,並指出中國古代賓禮的內涵大致穩定,只不過在不同的歷史情境下,賓禮的具體對象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96.
王培新 《史学集刊》2017,(1):96-104
学界一般认为,汉武帝开设朝鲜四郡时,在玄菟郡内高句丽族聚居地区设高句丽县,西汉末高句丽建立政权,仍然使用这一名称。"高句丽"一名存在由族称到县名、国名的变化。然而,最早出现高句丽一名的《汉书》,是在《王莽传》中记录高句丽史事的,此时高句丽已经建国。梳理《汉书》、《三国志》、《后汉书》等记载高句丽史事的早期文献,结合近年考古成果,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初步认识:玄菟郡初设与高句丽无关;玄菟徙郡是为高句丽所侵;《汉书》地理志所载玄菟郡三县不在高句丽地区;"高句丽"最初为国名;"高句丽"作为族称是由高句丽国这一政治体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97.
在有关汉代五原郡武都县故城地望的研究中,吴荣曾《武都城考》一文以出土“武都”戳印瓦文为依据,可靠性最高,但其未提及“武都”戳印瓦具体出土于纳林川流域的哪一座城址,因而武都故城的地望依然不清。前城城址位于陕西府谷县与内蒙古准格尔旗交界处的纳林川东岸,是一座战国秦汉时期的古城。近年,在前城城址考古调查中,新采集到“武都”戳印筒瓦1件。结合文献记载,可以认定该城为汉五原郡武都县故城,其始建年代应在秦昭襄王长城修建前后。  相似文献   
98.
宋代县望等级制度基本承袭唐代,按“政治地位”和“户口”两大标准划分。但唐宋县望等级存在不少差异,其中的演化少不了后周制度的作用和影响,后周时期,望县、紧县失去按“政治地位”划分的资格,转而按“户口”划分。这一制度被宋代继承,实质是受次赤、次畿县的冲击影响。北宋前期,诸府属县严格按“政治地位”标准划分,与诸州属县按“户口”划分形成鲜明对比。至北宋末年,府、州政区属县等级“泾渭分明”的划分格局被打破,次府属县等级开始转向按照“户口”划分。唐宋划分县望等级的“户口”含义有所不同,唐代完全依据户数,宋代则根据纳两税的“主户”数,这一差异变化也与后周制度有很大关系。北宋前期,动态划分县望等级的政策得到了执行;到后期,则出现了“户口多而县望等级低”等脱离实际的现象,提升县等的户口标准成为解决县等与户口脱节问题较为务实的方案。  相似文献   
99.
《三国志·明帝纪》“为汝阴郡”中的“为”字属于衍文性质,“汝阴郡”乃宋县的上属郡。曹魏时期新置的汝阴郡由汝南郡析置,辖域范围以汝南郡东南部颍水流域为中心,同时兼取汝水下游部分区域。这样的区划不仅在地域上易于分割,同时也体现了魏晋之间政区的连续性。汝阴郡拥有汝南郡东南部除城父、山桑县外的全部辖境,至少领有十四个县级政区。  相似文献   
100.
秦国的“临洮”地名的“临”,并非“临近”,而是“统管、治理”之意。洮河地处四大山系昆仑山、西秦岭、岷山、祁连山穿插交汇的要设枢纽锁阴位置,是整个西方世界通往秦国的亚欧大通道上的天然屏障,是最后一道关卡。统管治理好洮河一带,就统管治理好了西秦岭的安全,自然也就确保了秦国的安全。“临洮”是秦国的西部门户,秦国的确立离不开“临洮”的护卫。“临洮”在史籍中首次出现是秦王“八年,……迁其民于临洮”,显然是既成事实的记载,并非是首次使用这一地名的记载。据笔者研究,“临洮”县的设置应该与秦国的建立是同期同步完成的。秦国初期的国都在岷县以东200公里的礼县,中间是秦人立国之基的军马场(西犬丘),当时的礼县一带均属于“临洮”县的治理范围,“临洮”县的政权确立是秦国政权确立的前提保障和基本配置。秦国的立国之年是秦襄公元年(公元前778年),也即“临洮”县的确立之年,距今有2800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