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9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作为庆祝中国第三个航海日的主要活动之一的“2007年中国航海日庆祝大会”,2007年7月11日,在青岛市隆重召开。大会由中国航海日组委会主办,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宣布开幕。山东省副省长和青岛市市长分别致欢迎词,中国航海日组委会主任、交通部部长李盛霖致辞。[第一段]  相似文献   
72.
2008年5月12目,南京市雨花区文化局与江苏省郑和研究会联合举办“开明开放交流,友邻友好进步——纪念淳泥国王客逝中国600周年暨浮泥国王墓发现50周年”学术论坛.论坛在南京雨花区文莱风情园举行,由雨花区文化局于志珍局长主持.  相似文献   
73.
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阅江楼下的静海寺见证了这样一段辉煌的历史:从1405年至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受中国明成祖朱棣派遣,率领庞大的船队从今天的南京出发,经马来群岛、斯里兰卡、印度、阿拉伯地区,最远抵达非洲东部(有史学家甚至认为,他们绕过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到达了西南非洲)。半个多世纪后(1488年),欧洲人才第一次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可见,当时明朝的海上力量相对于欧洲占有多大的优势。但是,在后来的不到一个世纪里,明朝的海上力量优势就丧失殆尽。这确实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74.
75.
郑源 《郑和研究》2005,(1):20-23
在有关郑和下西洋研究的论著中,“郑和文化”出现的频率愈来愈高,而对其内涵的理解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经过概括和提炼,有着自己的表述。说法较多,差异不小,或许是其现状。学术研究、百家争鸣,各抒己见,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同样,经过争鸣,凝成共识,或者至少形成某种倾向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76.
万明 《郑和研究》2005,(1):30-36
郑和下西洋是明初盛事,这一盛事在有明一代广为流传。对此,学者们经常引用的是钱曾所云的一段话:“盖三宝下西洋,委巷流传甚广,内府之剧戏,看场之评话,子虚亡是,皆俗语流为丹青耳”。从这段话里我们知道,在明朝内府上演的戏剧中,有以郑和下西洋为题材的,它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除了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这部著名的小说以外,还可能有明代剧本传世。可惜的是,  相似文献   
77.
从1405年至1433年,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活动,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  相似文献   
78.
郑和在他主张“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夏华危矣。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服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海也”的海权思想指导下,执行明永乐皇帝的开海政策,率领船队七下西洋(1405—1433),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时间之长,航程之远,均是当时世界上绝无仅有。  相似文献   
79.
找到了上面二个证据后,我还意犹未尽,我找到了一些其它的有关资料,它们也同样能说明这个实际上很简单的问题。  相似文献   
80.
太仓地处长江人海口岸,位于我国东部海岸的中心地带,它曾于元明二代两度崛起,成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海运和对外通商港口。据文献和碑志记载:太仓刘家港在元代由于海运被称为“六国码头”、“天下第一码头”。在郑和下西洋时代,太仓刘家港由于“七下西洋”出海始发港的特殊区位条件,其经济发展、港口建设和造船、航海等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