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当代美国大都市区中心城市的困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世纪后半期 ,美国大都市区人口和资本的离心性流动导致了富有人口、产业和政治权力重心转向郊区 ,中心城市问题丛生 ,陷入积重难返的困境。这种转变滥觞于市场经济机制下科学技术在生产、交通和通讯等领域的飞速发展。这不仅使郊区成为城市居民首选的理想居住场所 ,也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扩大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横向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此过程中 ,联邦政策的矛盾性对郊区和中心城市反向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 ,社会上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和经济上的排斥泛滥有加 ,贫困人口进一步被隔离于主流社会之外  相似文献   
12.
孙群郎 《世界历史》2012,(2):132-136
厦门大学王旭、罗思东教授的新著《美国新城市化时期的地方政府:区域统筹与地方自治的博弈》(以下简称《地方政府》)①值得我们关注。该著是王旭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后半期美国大都市区化与大都市区管理模式"的最终成果,全书分为6章,共355页,  相似文献   
13.
孙群郎 《历史研究》2012,(6):97-112,192,193
20世纪初以来,低度郊区化和高度隔离化是美国黑人人口分布的主要特征,这与以白人族裔为主的郊区化模式迥然有别。学术界对美国黑人在大都市区中空间分布独特性的认识,大多立足于当代城市社会生活的一般特性,种族区隔反而被视为空间分化的次要因素。对美国郊区空间分化过程中黑白族裔互动的考察,尤其是1970年代前后美国郊区空间与住宅市场分割与空间反歧视运动的开展,可发现黑白人口分布反差与种族隔离有直接关联,并形成与政治、经济、社会分层交替结合的外在表征,从早期的政治经济因素到后期的社会经济因素,区隔变得越来越隐蔽,黑人人口空间分布模式有结构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择北京、广州的两个典型社区,分别作为转型期中国城市居住郊区化"政府主导模式"与"市场主导模式"的代表案例,基于两个社区的活动日志调查数据,比较两个社区居民的工作日出行行为,以此探究居住郊区化模式对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在国内已有时间地理学研究基础上进行城市间直接比较研究的尝试。研究发现:政府主导的居住郊区化模式为居民提供了较完善的活动机会与便捷的出行环境,但并没有避免职住空间错位;市场主导的居住郊区化模式无法提供完善的活动机会与良好的出行环境,居民日常活动高度依赖于内城。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逆城市化”现象及其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初期美国大都市区形成以来,大都市区的发展成为美国城市发展的主导模式。然而,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城市发展进程出现了“新”的现象,即非都市地区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大都市区。据此,一些美国学者认为美国的城市时代和大都市区时代行将结束,“非都市化”时代或“逆城市化”时代即将来临。然而笔者认为,这种“非都市化”或“逆城市化”是城市扩张即郊区化进程的继续,是大都市区进一步膨胀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陈小晔  孙斌栋 《人文地理》2017,32(4):95-101
制造业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城市空间格局演化的重要驱动力。本文采用上海1996年、2004年、2008年制造业企业分街道就业数据,分析上海都市区制造业的空间格局演化,采用计量模型探究了制造业就业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上海都市区制造业就业空间格局已经基本实现了郊区化,并涌现出了稳定的制造业次中心;区位、交通、地价和政策因素对制造业就业格局的形成有着显著作用,而且这些因素的作用存在着显著的行业间差异性。为实现制造业的合理布局和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政府应该尊重市场规律和不同产业的特点,为不同产业选址布局提供相应的空间供给和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7.
孙群郎 《史学月刊》2003,(6):112-119
自20世纪初以来,美国城市的郊区化发展十分迅猛,郊区政府实体急剧增多,造成了美国大都市区政治上的巴尔干化,从而为解决大都市区的各种问题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为了解决巴尔干化所造成的问题,美国学术界乃至政府机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各种改革方案,许多地方政府还采取了各种改革措施。但由于问题的复杂性,这些改革收效甚微,目前仍然处于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18.
李文硕 《世界历史》2012,(3):135-138
右翼势力一直是美国社会政坛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也是共和党的政治基础。在美国历史上,右翼力量经历了不断的分化组合,有新老之分。老右派主张地方自治,标榜"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在二战后极力反对共产主义。与之相比,美国新右派(New American Right)的政治主张有所不同。右翼势力一直受到学界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60年代奥斯曼主政时期,巴黎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扩张和郊区化,将周边原属塞纳省的大量市镇并入,形成了一个包括市中心、新城区和近郊的复合体。为了对新并入的区域进行城市化和有效的城郊整合,奥斯曼对巴黎市中心以外的部分进行了道路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改造道路与广场形成了巴黎特有的城市形态和景观。此外,他还对社会空间进行改造,在市政组织、城市文化、福利设施、集体记忆等方面推动新城区和近郊的发展。虽然这些举措没能在深层根源上预防城郊分化和郊区问题,并且常被指责,但是确实增强了巴黎城郊的整合程度,对后世的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美国现代城市郊区化动因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0年,美国率先成为一个郊区化的国家,这与美国现代技术进步、经济发展、联邦政策以及美国的社会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交通、通讯和能源技术的改进,为人口和产业向郊区的迁移提供了必要的前提;而经济结构的变化,比如企业规模、部门和地区结构的变化,使经济活动在郊区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效益;30年代大危机以来,联邦政府为了推动经济的发展和解决住宅问题,执行了一系列推动郊区化的政策,其中包括住宅抵押保险制度、住宅补贴制度和社区评估制度等;二战以来,黑人和少数民族在中心城的集中,加剧了美国城市种族矛盾,进一步了推动了白人中产阶级的郊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