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中国地方志》2011,(9):62-62
陈曼平在《广西地方志》2011年第1期撰文指出,何谓“教化”?教化即教育感化,是指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价值取向等精神层面上起作用,并转化成由个人到社会群体的具有广泛性、导向性的观念引导、灵魂塑造、道德舆论、褒贬评价等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22.
朱鸿召 《世纪》2020,(1):4-10
中国现代革命几十年风雨历程,付出了几代人的青春热血和生命代价。其中,革命婚姻里的悲欢离合,严格说来属于革命人生的个人隐私内容。在此历史深处,总有一些疼痛的出血点,用什么态度和角度去探究对待之,考量着学术良知和道德品质。"临时夫人"是一种带批判的传说所谓"临时夫人",是传说在革命队伍里,经由组织安排男女双方形成临时婚姻,女性充当临时夫人。  相似文献   
23.
成仿吾的“板斧”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们心目中,创造社三巨头,郭沫若名气最大。其实,除才华、学识不相上下或各有千秋外,若论道德品质尤其是革命的坚韧性,成仿吾似又超过郭沫若和郁达夫。而且,还正是郭沫若曾明确赞誉过成仿吾是“全社的心脏”。因为,成仿吾“是创造社文艺批评、文艺理论方面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创造社一个强有力的精神支柱;他承担了最重的社务工作和编务工作;他坚守阵地,有始有终,只要他在,创造社就正常运转;无论顺利或挫折,他没有放松过自己的责任,  相似文献   
24.
宗权 《南京史志》2009,(8):25-26
王国栋从小生活在山清水秀的王家寨,母亲是村小学的教师.父亲是村干部,如今说起这孩子谁都感到惋惜。王国栋读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家里半边墙上贴的都是奖状,在村民的眼里,这孩子不仅学习成绩优秀,道德品质也没话说。有一次,他在上学的路上拾到一只黑包,里面竞是几沓子百元大钞,经老师清点共有一万三千元,这事还上过报纸和电视。  相似文献   
25.
陈淑君 《神州》2012,(10):25-25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寓德于教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在教学中渗透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性和思想品德的训练和修养。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全面成长。现将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寓德于教举措概述于下。  相似文献   
26.
正每逢班会课,班主任老师除了表扬一些好人好事外,免不了要批评一些不良现象,对部分违纪的同学进行说教。忠言逆耳,怎样让学生听得进、记得牢呢?我在三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揣摩了点滴体会,与大家分享,意在抛砖引玉,以期行家斧正。一、欲抑先扬,春风化雨效果好人都有追求完美的先天欲望,学生更喜欢听好话,表扬、赞美的话听起来舒服,又能给人以力量和积极向上的动力。因此,我在评价学生时,常用激励的语言,尽力挖掘学生的闪光  相似文献   
27.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的评奖向来是世界人民关注的焦点,在人们的直觉中,诺贝尔奖得主都应该是专业技术上的精英和道德品质上的楷模,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28.
陈国成 《神州》2013,(14):62-62
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德育工作要紧密契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具有时效性。能够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立德树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一、教师要为人师表,处处垂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崇高的,是天底下最伟大的职业。一个没有高尚情操的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美好灵魂的人是不可能的。青少年最大的特点就是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学生总是从教师身上寻找自己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因此,教师的思想境界,言谈举止,衣着  相似文献   
29.
王欣 《神州》2011,(26):116
政治教学中要注重课题的引入,唤起学习的动机,运用历史背景讲解政治内容,课堂教学中可以开展分组讨论,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注重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30.
“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还要大。”这是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的评价,熟悉茅于轼先生的人,认为这句话用在他身上也是十分贴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