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元代山北辽东道肃政廉访司是主要对辽阳行省辖区的监察机构,同时部分中书省直辖区也在其监察范围之内.山北辽东道肃政廉访司的设立是元代东北统治的重要一环,该机构在审视刑狱、打击豪强、抑制诸王、劝农教化、赈灾等方面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
本文考察了中国宗教史上一个重要而有趣的现象:对佛教翻译经典,用汉字本身所具有的含义来解释某些译名的意义,并通过这种考察,对中国历史上佛教、道教的复杂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这一现象反映了中国宗教史中鲜明的中国文化本位观念以及佛道两教在彼此消长中相互借监的状况。同时,以清代道士闵一得为中心,对采用这种方法的内在原因进行了深入挖掘,指出心同理同是中国宗教、哲学思想的一个核心观念。这一观念是使中国宗教长期以来形成一种相对和谐状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3.
《湖南文史》2012,(4):44-44
中国人习惯见庙就拜。他们既不会坦诚地向神父告解一切.也不会把自己登记在案.他们甚至不觉得自己或多或少地参与了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94.
錢鍾書斥道光時金谿李元復所撰《常談叢録》爲"村學究猥陋之書",出語不稍假借,然獨賞其"以鏡照鏡"之說,並取以談藝。錢氏推究此語出於釋典,後道家襲之,其引《化書·道化》第一云:"以一鏡照形,以餘鏡照影,鏡鏡相照,影影相傳;是形也、與影無殊,是影也、與形無異。"《談藝録》頁371並與西方神秘家言排比論列。陳寅恪賞俗語"夢中說夢",並踵香山之後以之入詩。其語源頭在《莊子》,其云:"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夢之中又占其夢焉,覺而後知其夢也,且  相似文献   
95.
张绪山教授《"权力腐败论"与现代民主政治》(《炎黄春秋》2011年第3期)一文,对流行至今的中国传统政治观念原理进行了具有突破意义的解说和探讨,很值得关注。我们应该有勇气面  相似文献   
96.
董向红 《沧桑》2011,(4):27-29
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著名的思想家。庄子以道为基础,通过心斋、坐忘、主观求安的方法,塑造了其超迈、高洁的个性。庄子的这些修养之法简单易行,对其展开分析阐释,可以为今人自我修养的提高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97.
还足众生五代末年、北宋初年的临济宗首山省念禅师,莱州(今山东)人,为风穴延沼禅师的法嗣弟子。得法后应邀至汝州(今河南)首山开演教法,成为首山第一世。后又迁往汝州叶县宝安山广教院及城下宝应院等处,大扬禅风,一时十方海众云集,弟子辑有《汝州首山念和尚语录》一卷。  相似文献   
98.
苹果教父乔布斯辞世,有关他的成功之道.例如求知若饥、虚心若愚,不墨守成规、颠覆传统等,媒体已经探讨和评论过不少。笔者在这里想介绍自己看过的一本书——美国畅销书作家、讲故事能手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1)撰写的《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Ouuliers:the Story of Success》,  相似文献   
99.
五种非人     
常有人问:佛陀会不会"骂"人?答案是会,只是佛陀骂人很有艺术,例如在《增一阿含经》里,佛陀举出了五种人:应笑而不笑、应喜而不喜、应慈而不慈、闻恶而不改、闻善而不乐,佛陀称这五种人为"非人",也就是不像人。为什么佛陀称这五种人为非人呢?因为:一、应笑而不笑:常常在大众场合,大家在谈天说笑,气氛很融洽、很欢喜,偏偏有人就是绷着脸,不肯  相似文献   
100.
巫濛  白藕 《东南文化》2022,(1):178-184+191-192
历史博物馆展览作为被观看的客体,以历史遗存为基础、以叙事为核心、以沉浸式体验为吸引观众达成展览目标的途径。历史博物馆展览中的景观意味着由文物展品与多种媒介物构成的具有一定叙事与意义表达的空间图示,并具有“器-象-道”三个层面。景观化可以广义地理解为将零散的元素组织成为具有意义指向的整体。“象”作为蕴含着“器”与“道”的感知整体,是营造体验、让观众形成第一印象的关键所在,因而景观化建构应以“象”为先,根据各自的基础条件运用不同的建构途径--利用天然的历史景观、重构历史场景、景观化的文物组合,从而有助于历史博物馆打造更具吸引力与更具传播效能的展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