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6篇
  免费   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安岳县属资阳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地带,依重庆潼南县,北接遂宁市中区,西连本市雁江区、至县,南邻内江东兴区。地跨涪江、沱江两江流域。境内现有古代石刻造像70多处,是四川石刻造像地点最多的县。其中卧佛院是我国南方规模最大的一处石刻佛经,同时还有造像和墓塔等遗迹。对卧佛院的调查始于上世纪80年代,之后,关注卧佛院的学者日益增多,也有文章涉及卧佛院的内容,但从来没有完整系统地进行资料调查。2007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合作对安岳卧佛院进行了全面的考古东乐调查,  相似文献   
162.
瓶窑南山造像是东南地区一处重要的摩崖造像遗存,本文对造像中的摩崖三龛九尊作了考察,认为其属明代造像,并对其佛道合一或三教合一的内容及造像特点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3.
石拱寺石窟位于甘肃省华亭县上关乡半川村北侧山梁崖面上。是陇东地区北朝时期重要的佛教石窟寺遗存。石窟距地表5~10米,东西长120米,从西向东排列,共有15个窟龛。其中2、6窟造像被砸毁,1、12、13、14窟大面积塌毁,4、5、7龛风化严重。其余大部分洞窟内曾经住过人,洞窟壁面及其造像表面结有很厚的一层古铜色烟垢。  相似文献   
164.
清华山卧佛地处秦岭山北麓 ,位于陕西长安区滦镇南直线距离 6.5公里的清华山顶上 ,地理坐标东经 1 0 8°5 0′,北纬 34°0 1′,海拔 1 2 63米。四周环山 ,有一崎岖小路北通山下。清华山孤峰兀起 ,北望关中平原和西安市区清晰可见 ;西北方可见净业寺和草堂寺 ;南面为群山环抱 ;东南方向可见相距 2 .5公里的唐代翠微宫遗址 (今滦镇黄峪寺村 )。 (图一 )关于翠微宫 ,据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 ,唐高祖武德八年 ( 62 5 )在终南山太和峪深处修建太和宫 ,唐太宗贞观十年 ( 636)废。贞观二十一年 ( 647)太宗患“风疾”,苦于京师禁内盛暑…  相似文献   
165.
文辉 《文博》2003,(2):28-35
金锁关,位于同官故城以北15公里处,即今陕西省铜川市郊区金锁乡人民政府的驻地,是关中的北大门。金锁关摩崖造像分布在金锁乡东面马栏山西侧的峭壁上,造像面积南北长约50米,高约30米,岩质属黄色砂岩,极易风化。1997年,因铜黄公路主干线由此经过,现搬迁至铜川市玉华博物馆碑林院内。(图一)  相似文献   
166.
宋镇 《文博》2003,(5):41-43
画像石的雕刻艺术形式,由于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方法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在我国古代雕刻艺术遗产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从全国各地出土的画像石来看,特色各有不同,山东石刻质朴厚重,河南石刻雄伟生动,四川石刻轻松奔放,江苏石刻浑厚清新。  相似文献   
167.
168.
濮安国 《东南文化》2003,(10):52-55
我国古代的建筑,砖是重要的使用材料。可以用它造墙,铺地,而且早在战国遗址中还曾发现有模制印纹的地砖,可见当时制砖技术已有相当水平。饰纹的地砖既可以防滑.满足实用功能的要求,又可美化环境,富有显明的装饰效果。而我们今天所说的砖雕或雕砖,通常是指以刀凿镂刻的各种饰而砖。从现存的实物来看.迟到北宋已大量出现,且刻砖技法业已成熟.  相似文献   
169.
尹伊 《收藏家》2003,(2):63-65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以,出错儿在所难免,例如笔误。拙文《话说雷峰塔的立起》2002年《收藏家》第11期刊出后,想来因录入时的疏忽,此“雷峰”便误作了彼“雷锋”。似乎越是紧关节要之所在,越容易出现“盲点”,恐怕读者诸君也能谅解一二,但重要的观点出了纰漏,就真的对不起大家了,就必须加以说明或更正。可巧,不久前《收藏家》编辑部转来大维德中国艺术品基金会会员杜锋博士的  相似文献   
170.
论阎立本《步辇图》与《历代帝王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佩秋 《收藏家》2003,(4):56-61
《步辇图》卷,据北宋章伯益在画末的篆书末行称,是“唐相阎立本笔”。《历代帝王图卷》,据卷后拖尾宋人富弼、韩琦、蔡襄等人的题跋,也说是阎立本笔。但此二图,它们的风格骨体、艺术水平、笔墨习惯,皆无共性,且优劣差别,有如天壤。而“帝图”所绘,经与敦煌初唐壁画第220窟以及初唐李贤墓、李重润墓、李仙蕙墓壁画相印证。其时代风格、所表达的人物气质、服饰器物、贯穿于整个画面的行线用笔,以及它们的综合艺术水平,皆完全吻合。且《帝图》所绘,其微妙处较壁画有过之无不及,证明此图的作者是初唐顶尖高手。尤以作者熟悉宫廷生活,因而卷中陈宣帝所乘的腰舆(即步辇)与舆士的挽舆特写,完全符合史书帝王小行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