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中国通史写作的两次高潮及其原因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萍 《安徽史学》2000,(3):93-96
和各个断代史、专题史的研究与著述相比,百年来中国通史著述的特点是很突出的,从大的方面至少可以指出以下三点。一是通史著述成果丰硕,初步统计已在130部以上,这还不包……  相似文献   
32.
我虽是历史专业出身,但在读大学时对北洋军阀史却了解很少,仅仅只在课余读过一本丁江所写的《民国军事近纪》,约略知道一点袁世凯北洋军和直皖奉三系军阀的情况而已。1949年9月,我结束了在华北大学的政治学习后。被分配到由该校副校长范澜教授主持的历史研究室,当一名研究生。研究室分通史和近代史两个方向,我被指定到近代史方向。  相似文献   
33.
2000年10月,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由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任马大正先生主编的《中国边疆经略史》。该书是“中国边疆通史丛书”的第一部,其余各部:《东北通史》、《北疆通史》、《西域通史》、《西藏通史》、《西南通史》、《海疆通史》也将陆续出版面世。这套丛书的出版,不仅会促进中国边疆研究的发展,也是中国边疆研究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4.
郝良真 《文物春秋》2001,10(6):75-78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组织力量撰的10卷本《河北通史》,最近已由河北人民出版社推出(2000年12月出版)。全书10卷,分别为先秦卷、秦汉卷、魏晋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辽金元卷、明朝卷、清朝上下卷和民国上下卷,总字数近270万;时间上限始于  相似文献   
35.
2013年8月16日,恰白一次旦平措因病医治无效,在拉萨逝世。恰白一次旦平措先生被公认为西藏新史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1989年完成((西藏简明通史·松石宝串》先后荣获“国家图书奖”、“藏学研究珠峰奖”等。  相似文献   
36.
青海建省十分复杂,历经曲折,置之不恝,一波三折。据有关史书《青海通史》《青海文史资料集萃》《青海文史资料选集》《湟源文史资料》《马步芳家族的兴衰》《青海历史人物传》等记载,从1907年至1930年,建省大致经过这样九个阶段:一是先期与论;二是统一权力;三是扩疆拓土;四是遣使入藏;五是甘青对抗;六是内修政治;七是广开外交;八是马氏交权;九是建省成功。本文大段引用上述史书记载,汇成资料,以飨读者,全面完整了解清末民初青海建省的始末。  相似文献   
37.
南京通史     
书名:《南京通史·民国卷》作者:胡阿祥李天石卢海鸣编著图书出版社:南京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04-21开本:32开定价:128.00元推荐理由: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南京出版社出版了《南京通史·民国卷》。南京曾作为中华民国的首都,在中  相似文献   
38.
在元代所修宋、辽、金三史中,《金史》颇为学者所赞赏,这与元初名臣王鹗的艰辛努力密切相关。王鹗不但是元代金史纂修的倡导者与开启者,而且所撰写的《汝南遗事》一书与所辑集的金代史事,为金史的撰述提供了珍贵的史料。他的史学活动为元末《金史》编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9.
在中国史学史上,北朝的民族史撰述有了进一步发展,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以邓渊、崔浩史学活动为代表的民族史撰述奠基阶段;第二,以李彪、崔鸿、郦道元为代表的民族史撰述走向繁荣阶段;第三,以魏收为代表的民族史撰述趋于成熟阶段。它们不仅深刻地反映了当时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而且自觉、有力地推动了构建新的历史文化认同的进程。  相似文献   
40.
中国现代史学科体系是在与党史和革命史体系逐渐区别开来的过程中初步确立和发展起来的。李新等人主编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奠定了中国现代史的基本框架。王桧林主编的北京师大版《中国现代史》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框架。它的撰写、修改、趋向完备是和中国现代史学科的形成密切结合着的,它所提出的“三条道路、两个斗争、一个结局”的中国社会的演变规律为史学界所公认,它为中国现代史学科体系的初步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