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陶莉莎 《南京史志》2013,(12):45-47
古典诗词数以万计,然广为流传的并不多。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考场上使用频率较高的诗词,竟是惊人的相似。为此,笔者根据近年考场满分作文素材的引用情况,特意精选了这些佳句,并以考场精彩片断为例,就运用技巧作了示范。同学们在考试中能够引入一两句,文章或许会顿然生色;综合运用,则定会霞光满天。  相似文献   
52.
计算机图形学是数学专业的核心方向课程,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数学专业实际,通过分析当前考试存在的问题,从更新考试观念、调整教学内容、改进考核方式和评价方法等方面对计算机图形学课程考试进行了一些探讨。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对培养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53.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人才观、质量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院校非常注重由传统的知识教育向加强能力培养转变,但考试模式仍然沿用以笔试为主,以卷面成绩为主要依据的传统评价方式,不能反映高职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本质特征,必须进行考试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54.
21世纪的日本教育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堪称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的日本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日本历来重视教育工作。日本开始实施全民教育是在1872年,距今已有近130年的历史了,因此,其影响已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及思维方式中深深地扎下了根。战后,日本政府更加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先后在不同时期提出教育立国、科技立国等口号。日本的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日益提高。高中的就学率在1948年开始实施新的教育制度时是40%左右,60年代开始迅速上升,1975年增至90%多,1990年达到94.4%。高中阶段虽然不属于义务教育,但是日本年轻一代实际上绝大…  相似文献   
55.
本通过对贵州清末赵以炯、夏同和两状元考试问卷《状元策对》的研究.从其内容、当时的科举制度、地理环境及个人性格诸方面,去探讨二人为什么不能与同时代的人物一样彪柄史册。  相似文献   
56.
赵艳伟 《神州》2012,(5):239-239
大学生在校期间需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考试,以此来证明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各种各样的能力,也是他们在应聘时候得重要参考因素。这些考试包括期末考试和各种证件的考试,从古至今,考试都是一个很严肃的事情,但近些年,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笔者在高校工作几十年,参与过各种类型考试的监考,看到了很多学生考试作弊的现象,进行过一番调研之后,对它背后的原因展开了思考。  相似文献   
57.
正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实行开卷考试已有十多个年头,实行开卷考试这一考试模式与传统的教学观念和考试方式有很大区别。它的实施对于促进思品课教学的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活跃课堂气氛等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进行开卷考试,这是教育体现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要求,开卷考试主要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判断的能力,整合归纳重组知识的能力。这对我们广大思品教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因此我们思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基础知  相似文献   
58.
对于在哥伦比亚大学读法律博士的薄瓜瓜来说,他现在的考场不只是在学校  相似文献   
59.
李昊 《神州》2011,(1X):146-147
体育加试的设定,其实不是为了考试而设定的,是国家为在现阶段提高中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而采取无奈的举措,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广大学生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促进健康。近年来,健身强体“健康第一”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了,并随着体育作为学生中考的一门考试科目,并且分值逐年增加,体育中考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千万家庭、学校和学生的重视,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体育中考备考,取得理想的成绩呢?  相似文献   
60.
人名联趣     
陈章 《文史天地》2007,(11):46-47
传说,陈寅恪任教清华大学时,有一次考试出了这么一道小题目:为"孙行者"作对联。他自己的答案是"胡适之",结果有位学生对"祖冲之",陈寅恪觉得比自己对得更好,赞许有加。此事传为佳话后,有学者撰文认为,从平仄的角度,此联若对清代训诂学者、嘉庆进士"王引之"更佳。其实,人名联对到这种程度,平仄应该不是很重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