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在遵循共和传统的基础上,奥古斯都及其继任者确立了遴选元老的基本模式。一方面,他们监督元老的生活和道德,将达不到最低财产资格、道德败坏和犯有重罪的元老逐出元老院,以此提高元老院的权威和声望;另一方面,通过预选和推荐权干预财务官的选举及挑选元老等方式,影响元老的征召,由此改变了元老院成员的社会组成和地域分布,使得意大利尤其是行省新贵逐渐融入罗马的政治上层,扩大了帝国的统治基础。早期帝国元首对元老院的重构,不仅对罗马国家的政治转型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后世的民主政体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官缺划分肥瘠,是清代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因个中缘由,肥瘠缺之分布并不见于选任规章,以致留下大量的认知空白和研究遗憾。光绪三十二年(1906),时任盛京将军之赵尔巽上奏"为查明正佐瘠苦各缺请分别酌加津贴事"一折,恰为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极佳的原始材料和研究案例。通过分析这组档案,可以弄清奉省肥瘠缺的划分依据、分布及其特点,从而加深对清末奉天地区人事管理制度的了解和认知。  相似文献   
13.
唐代学校分为官学和私学两大系统,国子祭酒是中央官学——国子监的最高行政长官。通过对国子祭酒任职人员的分析,笔者认识到随着政治局势的变动,国子祭酒的选任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随着其任职人员的变动,国子祭酒的职权与地位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与秦汉时期的待诏制度相比,魏晋南北朝的待诏制度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一是待诏人士均属"在职带诏"的正官,待诏在仕途上的中转意义突出;二是待诏人员集中于文士,待诏期间的活动趋向学术性。此期的待诏制度具有学术文化意义,对推动社会学术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苏丹 《黑龙江史志》2013,(12):61-62
从宋朝建立到宋联金灭辽,辽宋两朝先后共维持124年交聘关系。这期间,辽朝不断向宋派遣国信使,以加强辽宋间联系。由于辽朝统治者重视辽宋关系,在选派使宋国信使问题上十分谨慎,对正使和副使的选任标准不同,正使主要选任家世背景显赫、有才学、熟悉辽宋国情的契丹人,副使则选任精通五经、言辞精准、有礼宾经验的汉人。  相似文献   
16.
论清代“冲繁疲难”制度之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雍正九年,经广西布政使金鉷奏请,清廷制定了"冲繁疲难"制度。这不仅为划分地方官缺等级提供了一套全面、合理的操作标准,使延续近两千年的地方行政等级制度臻于完善,也对清代地方道、府、厅、州、县官员的选任、行政素质的改善以及选任权力的分配,产生深远影响。任何制度的形成均有一个调整完善的过程,"冲繁疲难"制度亦不例外。除单个省份不定时期的"个别调整"外,由朝廷颁布谕旨,下令各省"统一调整"者就有三次,分别发生在雍正十二年、乾隆六年和乾隆十二年。除了时间上的不同,三次调整在原因、内容、过程及特点等方面亦迥然有别。这是"冲繁疲难"制度从初定走向成熟的动态变化过程。而"互换"条例的订立,又为维持选任制度和权力分配的动态平衡奠定了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在官员选任制度上,借鉴历史上的科举制度,参酌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经历了一个官吏管理制度近代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科举取士制公开招考,公平竞争的基本精神,制约有力的管理体系,文官考选制强化对官员选任制度的法律保障,实行考试录用官员以及根据国家建设和履行职责需要确定考试内容、方式等,为今日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同时,这些制度中存在的严重弊端,使它们被自我否定或无法实际实行,也给我们以警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