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蒋金星 《史学月刊》2008,(3):129-131
科举取士是清代最基本、最重要的选官方式.<清史稿·选举志一>云:"有清一沿明制,二百余年,虽有以他途进者,终不得与科举出身者相比."清代基本承袭了明代的科举制度,实行乡、会、殿试三级考试制度,全国各地童生经县、府、院试,合格者为生员.生员参加各直省举行的乡试,录取者为举人.  相似文献   
82.
下关子遗址出土遗物包括陶器、石器、骨器等.陶质有夹砂、泥质,颜色有黑褐、灰褐、灰、黑皮陶等.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戳印纹、齿状花边口沿和绳纹花边口沿装饰、瓦棱纹、交错绳纹、乳钉纹等.陶器以手制为主,部分经过慢轮修整加工,多数见刮抹痕迹.器形多平底和假圈足,其中罐最多,有侈口、鼓腹、长颈鼓腹、敛口、直口诸种,另有喇叭口壶形器、陶臼等.石器分打制和磨制,器型有刀、穿孔石刀、锛、斧、切割器、砍斫器、尖状器、盘状器等.骨器见有笄.与绵阳边堆山、江油大水洞等遗址的文化面貌基本一致,也与宝墩文化的某些因素相似,属于四川盆地的龙山时代考古学文化,年代距今约4800~4500年.遗址面积较大,属河谷台地型聚落遗址,是龙山时代四川盆地西北缘地区的一处中心聚落.  相似文献   
83.
唐代进士科“止试策”考论——兼及“三场试”之成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进士科“其初止试策”说始于唐 ,五代时又将之与“三场试”相联系 ,后世相沿 ,几为定论 ,然其说颇可质疑。贞观八年“诏加进士试读经史一部” ,其“试读”即口试之帖经。贞观二十二年进士科已有“文”、“策”两个试项。上元、仪凤年间进士科已有帖经 ,显庆四年也有试“表”、“箴”之先例 ,此外还有试“一小经”之“旧例”。永隆二年《条流诏》确立“二项 (场 )试”制度以前 ,已经存在着实际上的二项试 ;开元二十五年《条制诏》确立“三项 (场 )试”制度以前 ,也已存在着实际上的三项试。它们为最终形成诏令、确立制度提供了经验和基础。二诏所立试制不同 ,两相比较 ,尤能见其变化之脉络与重心之所在  相似文献   
84.
重庆市万州区中坝子遗址第三次发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坝子遗址位于重庆市万州区 (原万县市 )小周镇涂家村二组 ,地处长江北岸的一级台地上 ,地理坐标为北纬 30°5 5′7″、东经 1 0 8°32′5 2″,海拔高度 1 2 5 .0 - 1 5 0 .0米 (图一 )。台地北靠丰都山 ,南临长江滩地 ,东西为流水冲沟 ,中心部分为台阶状梯田 ,周边为柑橘林带。遗址发现于 1 992年 ,1 994年南京大学进行过调查与试掘。遗址保存状况较好 ,属三峡地区 A级发掘保护遗址。为配合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区文物的保护和发掘 ,西北大学考古队于 1 997年 1 2月对中坝子遗址进行了详细的勘探、测量与发掘规划。在遗址中部确立了永久性的…  相似文献   
85.
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了追寻亡魂永驻的梦想,在营建他的冥府王国时,整合了秦国固有及东方六国的陵寝制度,积极接纳中原文化,历三十八年漫长的建设周期,模拟都邑形制和规模,创建了一座规模空前、形制独特的夯筑双重城垣的皇家陵园。  相似文献   
86.
杜水生 《考古与文物》2007,(4):86-93,112
塔水河遗址位于山西省陵川县夺火乡塔水河上游的葫芦坝左岸一处岩棚下,北距陵川县城约45公里。1985年-1987年,陈哲英研究员对遗址进行了调查和试掘,并于1989年发表了试掘报告,根据发掘者提供的骨化石标本测定的年代为距今26000年。报告发表后,不同学者先后从不同角度对石制品进  相似文献   
87.
古代喀什米尔地区是受人景仰的佛教圣地,是重要的佛教艺术中心。本文在综述喀什米尔政教发展史的基础上,以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喀什米尔风格佛像为例,论述了喀什米尔造像艺术风格的演变。故宫的这批作品主要由西藏贵族、高僧所进贡,作品具有的年代连续性为其它博物馆藏品所少见,同时,清宫对喀什米尔造像风格的仿效更为其所独有。  相似文献   
88.
陈建辉 《南方文物》2023,(4):253-262
2018年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海南管理处等单位对海南澄迈、儋州境内的南渡江流域金江段的美扬窑、福安窑、深涌岭窑、善井窑、碗窑村等窑址考古调查和试掘,期间采集到了一定数量青花瓷标本。通过对其胎、釉与制作工艺分析,大致了解了该地区青花瓷烧造技术和产品特征。根据其中部分青花瓷化学组成元素科技检测,进一步发现该地区窑址出土的青花瓷属于“高锰低铁”一类。此外,根据现有资料基本可以推断:这些青花瓷烧造的上限应不晚于清早期,下限一直延续至清晚期。应是为了满足海南本地区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而烧造的产品。  相似文献   
89.
王蕴锦 《中原文物》2020,(2):107-115
犍陀罗艺术和马图拉艺术是贵霜王朝时期大乘佛教传播过程中产生的最重要的两种造像范式,两种佛像的雕塑材料、造型特征、艺术风格上都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本文将两者进行比较,介绍了犍陀罗和马图拉艺术的文化、地理范围和分期,列举了犍陀罗和马图拉造像艺术的主要差异性。根据两地出土文物证实,两者虽然归属于独立发展的艺术体系,但两者之间始终联系紧密、互为影响。马图拉艺术所代表的印度本土因素,在犍陀罗艺术形成初始期就已经对犍陀罗造像产生影响,并一直持续至犍陀罗艺术晚期灰泥阶段。受犍陀罗艺术"迦毕试样式"的影响,贵霜时代马图拉艺术出现了着通肩式佛衣、身材矮短的佛像。笈多时代马图拉艺术在融合犍陀罗灰泥造像的基础上创造了"湿衣佛像",并以此完成了印度佛像自诞生之日起便不断融入亚洲人审美特征、逐渐向着东方风格佛像回归的整个历程。  相似文献   
90.
王静 《安徽史学》2023,(2):62-70
童子军在清代多指童生群体,意涵中性。童子军应试时规模庞大,从县试数百数千人,到府试、院试可达成千上万人。难青一衿的童生已具备士之属性,凭借其掌握的知识或技勇,在当地社会事实性享受一些优待和尊重。童天王多以形容考试期间滋闹之大胆童生,如闹考、哄闹衙署、滋闹街市、聚赌造乱、冲击教堂等。该称号多出现于晚清文献中,说明晚清童生气焰嚣张,既令人恐惧,又受人鄙夷。原因在于官方监管和约束童生艰难,咸同兵燹后宽额滥送和待士宽纵更加剧了士习嚣陵,且童生治生多重于应试,科举、功名的吸引力不断下降。童生为利而试,亦由利之纷争而滋闹。兼具士、民双重特征的童生成为似士非士的游民,反映出科举制在基层社会从“读书种子”内部瓦解,以及官方养士储才理想期愿的落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