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4篇
  免费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来源、演变及其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主义"问题是个跨学科的话题,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而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历史较长、争议颇多,无论是概念或内容,是历史演变或表现形式,或是理论与实践意义,都备受学界关注。本刊借中国社科院近代思想研究中心召开"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会议之机,约请几位专家学者,就这一课题谈些个人认识。各位专家从不同视角切入,触及到了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相关的很多层面,他们的论点可能各不相同,也许会有思想交锋,但无疑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新思想。我们期待大家的研究及思想火花能够进一步推动"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2.
民族与民族主义的定义异常复杂,以至于以研究民族主义著称的休·赛顿—华生写道:“我被迫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也就是说,我们根本无法为民族下一个‘科学的’定义;然而,从以前到现在,这个现象却一直持续存在着。”(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而民族主  相似文献   
93.
西方传教士来华后,科举制度就成了他们关注的焦点。传教士对科举制度的审视,进一步暴露了科举制度的内在弊端,增强了科举改革的紧迫性;传教士对科举改革的设想,丰富了科举改革的思想,指明了科举改革的方向;传教士的宣传活动,促进了国人思想观念的解放,推动了科举改革的进程。然而,传教士毕竟不是科举改革的主角,其作用与影响终究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94.
5月10日,因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室的研究课题,要外出考察。临行前,为志谅先生所约,匆匆读过他们合作编著的《苏州近代货币录》的稿本,深感这是一部区域货币研究的力作。本想在旅途中完成这篇小序,但日程紧促,未得如愿。二十天后,再读书稿,体会甚多,逐记录如下。其一是,开展区域性的专题研究,是钱币学学科研究不断深化的必由之路。我说《苏州近代货币录》是区域货币研究的一部力作,主要指的是,它对苏州近代货币的钱币研究有一定的深度。譬如,康熙年间,清政府开始在苏州设局铸钱,是书不仅阐明了终清之世,宝苏局铸钱的沿革历史,交待了宝苏局铸钱和…  相似文献   
95.
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开始自己大量生产银元、铜元,传统的货币——银两、制钱逐渐被新型的货币形态所替代,这种转变表面上看只是货币形制的不同,是西方货币东渐的影响,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由机器生产的银元、铜元表现出的是货币生产手段的革命,是对持续两三千年的手工生产钱币的挑  相似文献   
96.
印度教自古以来是印度社会最重要的特征,也是近代以来印度社会变化的主要动力。印度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信众达8亿多,主要生活在印度,占印度人口的82%以上。印度教维护种姓制度的合法性和神圣性,公开主张人之间的不平等性,这种不平等建立在“纯洁”与“污渎”的观念上,“纯洁者”为高种姓,“污渎者”为不可接触者,在高种姓与不可接触者之间,排列着数不清的中间种姓;为了使各种姓严格遵守本种姓的行为规范,印度教律法把“达摩”(dharma)即种姓行为规范的履行规定为每个种姓最高的人生和宗教价值。  相似文献   
97.
徐杰 《收藏家》2006,(7):50-52
“画吾自画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是陈师曾题齐白石《借山图》的诗句,这两句诗可以印证近代中国画画坛的一段佳话,即陈师曾对齐白石有知遇之恩,曾劝白石老人衰年变法,使其终成一代宗师。深厚的家学濡养下,和早年赴日留学的经历,构成了陈师曾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开阔的美术视野,为其在中国画艺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惜,正当他要步入艺术创作的盛年之时,不幸早逝,使得中国画坛和文史学界众多名宿扼腕叹息。虽然他的绘画未能开宗立派,达到他应该达到的高度,但就其现存的画作来看,能在西方艺术的冲击之下,人们对传统中国画的信心有所动…  相似文献   
98.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学者、思想家、政治活动家,而且还是卓越的报刊编辑家、报刊政论家。梁启超一生笔耕不辍,留下三千多万字的著述。作为一个报人,  相似文献   
99.
徐悲鸿1934年徐悲鸿夫妇应苏联邀请在莫斯科举办“中国近代画展”,时间定在5月。这时正是苏联“五一”国际劳动节大典后,也是莫斯科最美的季节,名流要人云集。为此徐悲鸿婉谢了罗马和英国的邀请,从意大利乘船至苏联敖德萨,于4月24日抵莫斯科。国民政府驻苏大使颜惠庆指派先父冒  相似文献   
100.
张登德 《安徽史学》2006,(6):100-102
"富国策"最初为近代西方经济学科输入中国时的译名.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了对外交涉的需要,在京师设置了同文馆,以培养外交人才.1869年,京师同文馆聘请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为总教习.1876年,丁韪良参照西方学制,进行课程改革,设置了八年制和五年制两份课程表,其中最后一年皆有"富国策"一科.至于为何将"富国策"放在最后一年开设,据<大清会典>记载,当学完前几年课程,即修完外语与格致学后,"则习公法或富国策","富国策,农工商之事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