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4篇
  免费   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北辛文化晚期至大汶口文化早期遗址主要分布在鲁中南的汶、泗河流域,并散见于山东其他地区,这一阶段是中国北方地区旱作农业发展,农业社会建立的关键时期。本文通过系统的植物考古浮选法,在山东定陶何楼遗址采集、分析了31份浮选样品,共获得1073粒(颗)炭化植物种子,包括黍、粟、大豆、小麦四种炭化农作物,其他可鉴定的非农作物炭化植物遗存还包括狗尾草,豆科的胡枝子、草木樨、藜、桑树子、芡实等。北辛晚期至大汶口文化早期遗址生业模式中,黍粟类旱作农业作物基本都是最为重要的农作物资源,其中又以黍为主导,稻米在大部分遗址中都有发现,说明其存在一定的普遍性,大豆只在少数遗址中已经出现。这一时期果壳类植物遗存的发现相当普遍,其中何楼遗址出土的以芡实为代表的野生植物遗存最为突出,显示出采集类经济模式在北辛晚期至大汶口早期生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这一时期本区域并未形成同一时期中原地区庙底沟文化成熟的旱作农业体系,相对粗放且产量较低的黍依旧是最重要的农作物资源,一些遗址中采集类植物资源仍占有较大比重。此外,大汶口文化早期内部在不同区域也存在不一致的生业经济结构,更多地反映了遗址周边小环境而非文化本身对于生业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本研究利用田野调查所搜集的水井碑刻及访问材料,考察了明清以来山西、陕西、河南等北方地区的水井习俗,勾画了北方乡村生活用水的情境。通过水井制度研究表明,北方乡村水井在建构社区空间、规定社会秩序、管理社区人口、营造公共空间、影响村际关系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水井制度突出了地缘关系,反映了北方乡村社会的特质,对之研究有助于我们对北方传统乡村社会的认识。  相似文献   
43.
程亦胜 《东南文化》2006,(1):31-39,i0002
越国建都会稽之前的早期越国都邑在何地有说在诸暨,也有说在萧山。根据太湖南岸,尤其是安吉古城遗址及其周围的古墓群等考古调查资料,结合史书关于吴越两国疆界及吴越罸李、夫椒两次战争等相关史料研究分析,早期越国都邑应该在古钱塘江以北的太湖南岸,秦汉时期的鄣郡郡治所在地,今安吉古城。  相似文献   
44.
近代经济地理学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历史地理诸学科中重要的学科方向,并受到历史学、地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重视.对近代经济地理研究进行必要的学术史回顾,为下一步的研究指出新的学术起点,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45.
王星拱与省立安徽大学早期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乾 《江淮文史》2007,(1):82-96
在民国时期,由于战乱和地方经济窘迫,安徽大学的发展经历了艰辛和曲折的历程。然而,我们不应忘记,在一些主持安徽大学的皖籍学者和教育家的不懈努力下,安徽大学还是克服重重困难,在学术和人才培养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著名化学家、教育家王星拱便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  相似文献   
46.
在苏州近代教育中,私立学校占有很大比重,它们的存在填补了公立学校发展的不足,促进了苏州教育近代化的发展。苏州私立学校萌芽于清末,发展于20世纪20年代前后,至抗日战争爆发之前一直呈现出持续稳定发展的态势。一、私立学校的兴办与发展"近代私立学校是指不由政府创办,不纳入国家  相似文献   
47.
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过程中的娼妓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Zhang B 《史学月刊》1999,(1):99-103
在中国近代开埠城市中,娼妓炽兴,卖淫嫖娼日趋社会化、商业化、复杂化。本文从认识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过程中弊病的角度,以城乡关系和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及市民行为观念的转型变迁为背景,剖析了这一城市病的历史及社会根源,试图揭示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过程中的几个面向和特点。  相似文献   
48.
自19世纪40年代伊始,中国社会所发生的空前的沧桑巨变,直接推动了史学由古代史学向近代史学的转变。这种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史学经世致用思想的变化,即史学经世致用思想从“资治”到“救国”,从着眼于王朝治乱兴衰到关注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之经世致用的宗旨和参照系的变化。同时,这种变化又对整个19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及其走向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
1949年以来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剑顺 《史学月刊》2002,(5):116-119
1949年以来,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作17种以上,论1165篇。在研究深度方面,随思想的解放步伐而逐步加深。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基础研究、“条条”研究、“块块”研究、比较研究和资料建设。  相似文献   
50.
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爱德华·W·萨义德在《东方学》一书中提出了在西方实际上一直存在着与“先进的西方”相对的“落后的东方”,也就是所谓的“东方学”式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它在西方国家以东方国家为对象大力推进殖民政策的过程中,已成为一种霸权话语。日本是一个东方国家,但是它在比西方国家落后几十年的状态下学习西方,并发展到以中国大陆为主要对象推进殖民政策。从日本近代文学家当时关于中国的言论当中也可以看出有类似于萨义德提出的“东方学”的思维方式。因篇幅的关系,本文试图通过借鉴萨义德在《东方学》里所提出的观点,重点围绕芥川龙之介这位作家,深入探讨他对中国的一些言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