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0篇
  免费   0篇
  19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刘畅然 《黑龙江史志》2009,(3):46-47,50
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中国是否具备产生工人阶级(即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条件和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的性质等问题上,至今史学界仍然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之所以会产生这些观点上的分歧,其基本原因之一,是由于人们对中国近代工人阶级“年龄较轻”这一突出弱点存在着认识上的差异。其实,上述这一弱点具有辩证性、相对性,因而并没有从根本上妨砰中国工人阶级政党的产生,也没有从根本上影响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质。  相似文献   
992.
林则徐学习西方,突破了天朝的"禁区",放眼四洲的事实行动,开创了新风气,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启示人们"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的开拓作用。正是沿着林则徐的足迹后来的爱国志士不断地探索救国的方略。  相似文献   
993.
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在武昌三道街经心书院旧址创设湖北存古学堂,为全国此类学堂之首创,举国瞩目,深得朝廷尝识。后,各省拟相效行,旋因辛亥革命爆发,清廷覆亡,未及普遍实施。虽此,湖北存古学堂以其“保存国粹”的特色,在近代教育史上仍占有一定位置。这里仅就张之洞与湖北存古学堂的有关问题,作一简叙。  相似文献   
994.
在晚清政坛上。像张之洞这样重视市政建设的督抚并不多见。其市政建设的规模、范围、实绩及影响在同代的封疆大吏中最为突出。他在两广总督任内,提出广州市政建设的图景是:“堤岸高广。街衢清洁。设小车以便来往。募壮丁以资巡缉。置机器船以浚淤泥。种树林以资荫息。安电灯以照行旅。”移督湖广后,他的武汉市政建设实绩远比广州的市政建设图景宏伟得多。对于近代意义上的工商业城市——武汉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大量清末民初老照片,是了解和研究近代历史的珍贵资料。其中有关邮政的内容,不仅从一些侧面记录了中国近代邮政的兴起和发展,还反映了与邮政相关的交通运输工具。  相似文献   
996.
来信     
世家和世家的传承世家在中国是客观的存在。魏晋南北朝之前,以及隋唐之后,无论科举制度是否对门阀制度造成洗涤和冲击,世家依然是一种客观存在。辉煌的钱氏家族以及近代中国我们耳熟能详的其他家族均是证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吴广的疑问,其实早有答案。  相似文献   
997.
傅国涌 《中华遗产》2009,(6):86-101
中国百姓因为他才走出吃粗盐的历史;中国纺织工业因为他才摆脱印染用碱完全依赖进口的局而;近代中国因为他才打破了英国、德国对中国化肥市场的垄断;他创立了中国民营企业第一家化工学术研究所;他创办了享有“亚洲第一大厂”之誉的南京水利铔厂。  相似文献   
998.
黄际遇(1885-1945),字任初,号愁庵,广东澄海人。早年就读于汕头岭东同文学堂,后留学日本、美国,先后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青岛大学、山东大学、开封大学、中山大学等多所高校任教,并担任过系主任、教务长、文理学院院长、校长秘书等职。翻译有《高等微积分》、《近代代数》、《几何学》、《代数学》等著作;著有《论一》、《班书学说》、《潮州八音误读表说》等书;还写下《万年山中日记》、《不其山馆日记》、《因树山馆日记》、《山林之牢》等40余册日记,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  相似文献   
999.
近代以来,在急剧变动的历史进程中,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加速发展的工业文明正在疯狂地吞噬着农耕文明,乡村社会正在成片地急剧消失,作为整个人类摇篮的、绵延了数千年的带有中古韵味的原始村落正一个个地被五光十色的现代建筑群所取代。虽然中国迟缓的近代化进程远不及西方那样,对乡村社会形成强劲的冲击并彻底改造传统乡村结构,但在清末民初的社会剧变中,乡村社会所受到的冲击和孕积的矛盾已经是前所未有的了。其实,现代化给乡村社会带来的持久冲击和无尽的困惑依然存在。这是我们今天也不能等闲视之的问题。刊发在本期“乡村史研究”的一组文章,研究者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许多值得珍视也值得进一步讨论的观点。诚如本栏论文所言,历史研究者的优长则恰恰在于能够超越具体的理论模式,“拥有比当时的学者、思想家或政治家足够的历史检验认识的高度。因为他有着在历史演进与模式成败之间充分比较的认识条件”。我们期待着这一研究的深入,更期待引起更深层面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00.
翁有为  徐有威 《史学月刊》2004,(11):111-115
中国的乡村问题研究成为中国各界关注的热点。从历史学的学术层面研究、探讨中国近代的乡村问题,是历史学界对这一热点问题的回应和关照。和以往关照乡村的会议不同的是,这次会议以乡村权势问题为重心,从实证的角度对近代中国乡村权势问题进行了具体深入的探讨,其学术意义和现实关照价值甚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