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6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61.
本文对《平定苗疆战图》的创作背景、题材选择、艺术水平及乾隆与组画的关系等进行了探讨与评述,对组画作了重新定名,并重新标记了各幅的画题,调整了其排列顺序,对各图作了详细介绍。文章最后阐述了清中期铜版战图创作的若干特色。  相似文献   
62.
周秉宜 《百年潮》2006,(3):58-61
周恩灿是周恩来的堂弟.1946年9月,周恩来在南京梅园新村中共代表团工作时,曾给当时苏皖边区的负责人写信,推荐周恩灿去"效力",还不忘嘱咐"予以群众教育,使其改变观念,重视劳动,然后方能为童子师也".战争年代,周恩来多次推荐亲属赴根据地和解放区.  相似文献   
63.
我的初恋     
朱锦翔 《百年潮》2006,(11):69-73
编者按:年逾古稀的朱锦翔女士谈起她的初恋男友鹿鸣坤,仍然一往情深.那是50多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他们同为志愿军战士,志同道合,彼此鼓励,关心备至,互敬互爱.不幸的是,鹿鸣坤在一次对敌空战中壮烈牺牲.朱锦翔说,虽然他们的初恋从没有说出一个"爱"字,但心中的牵挂与思念一直珍藏至今.  相似文献   
64.
冯晓蔚 《文史月刊》2006,(10):48-50
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与郭沫若这两位以革命救国为己任的战斗者,在大革命的高潮中相识、相知,在各自的岗位上用枪和笔并肩作战。在1944年4月19日延安高级干部整风运动中,毛泽东把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作为延安整风文件,印发全党同志学习,更加深了他们之间的信任和友  相似文献   
65.
周鹏 《文史天地》2006,(4):50-53
所谓“名将之花”阿部规秀,是日军侵华战争中在战场上丧命的第一个高级将领,也是我八路军在华北战场上击毙的中将指挥官。作为这一重大事件的亲历者,这篇文章有着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66.
周西成(1894-1929),贵州省桐梓县人,名世杰,号继斌。辛亥革命前入伍当兵后,随贵州都督杨荩诚北伐,之后,在贵州讲武学校毕业。1915年12月,在黔军熊其勋部第六团三营十连当连长,曾经参加过反袁的护国战争。  相似文献   
67.
边吉 《中国西藏》2004,(3):12-18
今年是西藏江孜抗英战争100周年纪念,为此本刊特组织专辑,再现当时战争的惨烈和西藏军民为保卫家园所作的殊死抗争,从而歌颂和弘扬西藏人民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升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68.
"中日战争与战争遗留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4月23日至26日,由杭州师范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与《民国档案》编辑部共同主办的“中日战争与战争遗留问题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来自国内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近50名学出席了本次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69.
针对近年来的“外交新思考”的讨论,作者认为,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的30年,是1871年中日直接交涉以来最好的30年,在当前国际关系背景下,提出联合日本对抗美国是无的放矢,因此“撇开历史”或“搁置历史”不是解决当前中日关系的良策。近几年中日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如历史教科书问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都是日方引起的,不是中方引起的,为了进一步密切中日关系,推进亚洲和平,首先要解决日本政治领导人的历史认识问题.改变“脱亚入欧”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70.
宋德金 《史学集刊》2004,3(4):82-87
忠孝是中国古代伦理的重要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契丹、女真早期本无忠孝观念。辽金建立后 ,随着社会的发展 ,儒学的传播 ,统治者的倡导 ,民族的融合等 ,忠孝观念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忠孝在辽金及后来元人那里 ,超越了民族、地区和国别的畛域 ,人们对外族、邻国、敌国乃至前朝的忠臣孝子同样表现出尊重和崇敬。 1 0 - 1 3世纪 ,忠孝已成为汉、契丹、女真、蒙古等各民族一致认同的伦理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从而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继承性和强大凝聚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