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立足于刘琨在文学史中承前启后、不同凡响的地位和作用,以接受和影响为研究方法,通过其与曹操、郭璞、盛唐边塞诗人群体在诗歌风格、诗人气质等方面的比较,探讨刘琨诗歌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22.
洮河与湟水、渭河一样,都是黄河的支流。甘肃作家完玛央金说:"后来我知道洮河分南北两源,北源出自李恰如山之水,南源由西倾山水加入,两源汇合东流,到李恰如牧场附近又汇入野马滩河折向北流,自此,正是称为洮河,藏语‘碌曲’。"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记述了唐朝为收复岷、洮、叠等地发动的战争:"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诗中的洮  相似文献   
23.
尹忠 《旅游》2010,(9):70-75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被贬龙标所作此诗流传千古,龙标就是现在的黔城。  相似文献   
24.
河西地区是西汉王朝防御羌胡的边防要地和经营西域的基地,军屯系统在河西的防卫和开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从河西出土的汉筒来看,汉代河西边塞军屯人口来源十分广泛,除戍卒、田卒、骑士外,还有大量征调来的应募士、良家子、谪卒,以及随军家属、私从者、葆子等.  相似文献   
25.
陆安 《丝绸之路》2008,(2):30-34
在我们称之为“母亲河”的那条大河身旁,在沉积亿万年岁月的黄土高原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这就是宁夏。早在唐代,宁夏就有“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盛誉。可见,早在唐代之前,这里就已经美名远扬了。 一个难得的考察机会,我得以游走在宁夏的大地上,感受这里魅力无穷的景致和多姿多彩的文化。  相似文献   
26.
漕运是汉代西北边塞地区重要的物资转输方式之一,一些自然河流及人工修建的渠道为此地的漕运提供了基础条件。参与边塞地区漕运的人员有“将漕”的吏及漕卒,其中负责漕运的官吏多为民政系统与军事系统中的官员如县尉、官佐及候长等;漕卒则多来自从各屯戍机构抽调的省卒。汉代边塞地区的漕运受其军事特性的影响,更多地体现为军事需要下的灵活调配,具体由相应的候官机构和县廷机构负责。这种由中央统一调配、相关机构负责执行的转输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地节约人力物力资源,为这一地区的物资转输提供了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27.
本根据有关史籍资料,对中国历史上宁夏的几次大开发进行了初步爬梳,指出宁夏开发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即汉代、盛唐、清初三个大开发时期,宁夏的开发具有典型的军事边塞经济特征,因而传统经济较为薄弱,这是清末以来宁夏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8.
不恨天涯行役苦——纳兰性德觇索伦边塞诗词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词人,对他短暂的一生中而言,觇索伦之行具有特殊的意义.纳兰性德在此次行役中创作了不少记述行旅感受及反映北疆地区山川景物的边塞诗词.生动形象地体现出词人对战争的态度以及故土、边地的一往情深,具有很强的地域文化色彩和民族气息.另外,本文对作品中表现出的悲感、冷逸的基调,从生理现象导致的心理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9.
邓缵先(1868—1933年),字芑洲,白号毳庐居士,广东省紫金县蓝塘镇布心人。邓缵先是民国时期广东的援疆县长,是戍边爱国官员、边疆史学家、杰出的边塞诗人、西域探险家,他是广东百年第一代援疆干部,客家人的骄傲。  相似文献   
30.
郝煜  孙琳钰 《旅游纵览》2022,(17):125-128
本文对河西走廊边塞诗歌文化旅游进行研究,通过对国内有关边塞诗歌文化的文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边塞诗歌文化对河西走廊旅游发展的影响,接着针对河西走廊诗歌文化旅游发展在产品类型、文化内涵、开发模式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边塞诗歌文化的河西走廊旅游发展建议,以期促进河西走廊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