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阳玲玲 《神州》2012,(21):11-11
岩头乡位于会同县东南部,渠水河岸,辖1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000余人。全乡耕地面积达到1011公顷,以水稻种植和杂交水稻制种为主,但由于农业生产结构比较单一、技术力量相对薄弱、自然灾害频发的因素,造成农业比较效益相对低下,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经商等,常年在外务工的青壮年劳动力达到70%以上,无暇顾及土地致使许多良田撂荒或半撂荒的现象十分严重。与此同时,一些有意于产业化经营的种植能手却苦于无地可种,全乡农业现代化发展面临瓶颈。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史志》2011,(18):I0008-I0009
黑龙江省八五八农场,始建于1956年4月,是王震将军率十万转业官兵,开发创建的我国第一批“八”字头铁道兵军垦农场之一。地处乌苏里江畔,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辖区总面积742.8平方公里,拥有耕地4万余公顷,总人口1.65万人,是集农、工、商、贸于一体的专业化绿色水稻农场。  相似文献   
13.
2015年3月和2016年4月,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单位对韩井遗址进行第二、三次勘探和发掘.通过发掘揭示出顺山集文化一期、二期的遗存,发现了顺山集一期由洼地和多条水沟组成的水稻田等遗迹,丰富了顺山集文化的内涵.尤其是水稻田的发现,很可能是目前所见最早的与人类驯化水稻相关的遗迹,为研究顺山集文化的聚落形态和中国早期稻作农业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也为中国淮河流域和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跨区域的交流和互动提供了珍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食品存在对人体安全性的隐患。如果法制不完备、行政执法不落实,转基因食品及其生产将对人类构成极大危害。然而,保障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法律制度却存在过于简单、制度不完备、操作困难等问题、使行政监管难以到位等不良现象。因此,完善我国相关的法制供给是健全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法律保障的第一要点;而通过建设一个单独的、统一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并逐步强化企业责任、建设公民监督的管道,进行有效的市场管理则是第二要点。  相似文献   
15.
声音     
《中华遗产》2010,(2):8-8
“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相似文献   
16.
在云贵高原,山间盆地即当地所称的“坝子”是水稻农业集中的区域,承载了远比山区多得多的农业人口。自明朝后期以至清末,在云南,纳入政府田赋征收范围的平坝地区水田面积的总数一直没有显著的增长。清朝时期,云南财政总收入中,大约三分之一来自于田赋,更多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盐课和矿课等税种。在清朝长期稳定的田赋政策形成和实施的过程中,地方督抚张允随、鄂尔泰及乾隆帝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做出的政策决策,限定云南田赋征收范围仅限于坝区水田,同时扩大盐课、矿课的税基,使得无论是坝区还是山区居民,都能够以不同形式纳入到国家税网和当地府州县与土司的行政管辖体系中。清朝的国家体制,并不是简单地局限于以坝区水稻农业为政治经济基础的政治体系,国家通过实行差异性和多样化的财政政策和行政管理体制,积极推动山区与坝区社会之间的有效整合,同时,云南边疆社会也在交通体系、人口流动和矿业生产等不同形式的网络支持的社会经济体系中实现了进一步的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17.
《湖南文史》2014,(10):43-43
桂阳县太和公社信用社一改往年年关忙于催还贷款的状况,转而忙于接待熙熙攘攘前来存款的社员。一九八二年年底,全社存款金额达二百九十九万多元,人均一百六十六元五角,户均八百元。太和公社是个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翻开这个公社的老账可以看到,一九七八年全社人均纯收入才七十六元,返销粮食四十八万斤,国家发放贷款二十一万七千多元,到年底还有二十万元无法偿还。一九八二年,公社冲破杂交制种不宜包干到户的框框后,家家户户刻苦学习技术,耕作特别认真仔细。  相似文献   
18.
麦坪遗址新石器时代晚期水稻植硅体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川汉源麦坪遗址06HMDⅡT4⑥H9样品中随机挑选的水稻双峰乳突型植硅体形态参数的测量,运用栽培稻和野生稻判别函数,推断麦坪遗址距今4500~4700年间出现的水稻为栽培稻.这批水稻植硅体的发现提供了史前稻作农业向西传播的新线索,也证实了史前大渡河流域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综合考古学及其他学科资料,可将中国史前稻作农业起源和发展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距今10000~ 8000年前的栽培稻起源期,距今8000~6000年前的稻作农业形成发展期,距今6000~4500年前的稻作农业发达及传播扩散期.  相似文献   
19.
<正>徐一戎先生系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终身不退休研究员,我国北方水稻科学技术协会荣誉理事长。现任省农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八一农垦大学兼职教授、省水稻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务。他1924年出生于辽宁北镇,毕业于原奉天农业大学和东北大学农学院,1951投身于北大荒的开发建设,曾任农业技术员、副场长、总农艺师等职。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省特等劳动模范等称号,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徐一戎先生两次荣获黑龙江省省长特别奖。  相似文献   
20.
龚锦文 《炎黄春秋》2013,(6):34-34,72
1958年早稻登场时,国内报纸、电台竞相发表《广西环江县飞出水稻亩产十三万斤大卫星》特大新闻。此报道套红标题,还配发有大姑娘坐在未割倒的谷穗上的特写镜头照片,借以提高新闻的可信度。环江"壮举",一时轰动国内外。广西公安系统管辖的古瓦农场(在来宾县)不甘落后,奋起超环江,决定晚稻放一颗亩产30万斤的大卫星。笔者原系(广西)平乐农民报记者,1958年被错划右派,遣送古瓦农场劳动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