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新年致辞     
<正>《百年潮》新年第一期总第181期,呈现在大家面前了。这份杂志以"揭示历史真相,展现世纪风云"为宗旨,力求体现"信史、实学、新知、美文"的风格。这期,我们力求保持这些特点,以表达我们对前180期《百年潮》历史传统的继承和尊重。刚刚过去的一年,《百年潮》经历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迎接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这次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大会,内容丰富,世人瞩目。对于正在进行转企改制的百年潮杂志社来说,  相似文献   
182.
《旅游》2015,(2):78-79
“祛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元好问的诗话生动刻画了古代人过元宵节时愉快的心情。正月十五元宵节,也称“上元节”、“灯节”,是最重要的中华传统节日之一,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这个节日的雏形就已经形成了。人们用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迎接新年里头一个圆月的到来,春节像一台大戏一样被推入最后的高潮。老北京的正月十五是街上灯最亮的时候,孩子们举上自己做的或大人给买的各式灯笼在街上玩呀、笑呀。路人还嬉笑道:“你们是照舅呢吧?(外甥打灯笼照舅照(旧),是北京的一句歇后  相似文献   
183.
前沿新品     
《环球人物》2015,(6):75
美人蒜泥压榨器为何名为美人蒜泥压榨器?因为它独特的设计让美厨娘们远离了大蒜的顽固气味。只需将大蒜放在压榨器下,轻轻捏动手柄,就可轻松压出蒜泥。可拆卸设计,清洗更容易,不用手就可轻松刮下蒜末。压完蒜马上去约会也没问题!RMB:278元  相似文献   
184.
王衍用 《人文地理》1996,11(2):60-62
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涉及到转向时大都按逆时针方向运动,其原因是地球自转方向所致。人类充分利用这一自然行为,可以产生极大的效用。  相似文献   
185.
金祝寿人物故事镜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龙井金代遗址出土人物故事镜与出自农安的铜镜所铸图案,乃是北宋欧阳修《圣节五方老人祝寿文·东方老人》一文的艺术再现。它反映了金人追崇欧阳修和企盼长命高寿文化心理的广为流行。农安铜镜所铸铭文三字,前二字为汉文铜院,后一字为女真文押记。铜院归属于各路的转运司,其长,由转运司佐贰兼领,始设于正隆二年冬十月。  相似文献   
186.
南宋名臣、文化名人、蜀学中坚魏了翁现存《鹤山先生大全文集》以外之佚文,除《全宋诗》《全宋文》辑录数条之外,多散见于群籍,其中既有宝贵的佚文,也有部分疑伪之作,未经系统整理和甄别。论文在广泛搜寻,筛选甄别基础上,对这些疑伪作品作了初步考析,以供后续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87.
一、巴松转湖节 巴松湖又叫“错高湖”,藏语称“札松错”或“巴松错”,意为“三座岩石山下的碧湖”。由于巴松湖被当地人视为“神湖”,所以它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这里每年有规模较大的两次转湖节,一次是藏历元月十五日,另一次为藏历四月十五日。 藏历元月十五日那天,来自此湖附近各村庄的僧俗群众身着节日盛装,汇集在湖上游的错高村大坝子上,诵经、祈祷、燃烧“桑”(烧香柏枝、酥油、糌粑等),并竖起新的大经幡取下旧的经幡,以示对佛的虔诚。相传位于湖泊东北处一座雪山是巴松湖的主人,是一位名叫“杰钦南木拉嘎布”神仙的化身。由于这座雪山终年积雪,象穿着洁白的礼服。因此,这天挂经幡的人必须穿上白色的氆氇藏装。挂完经幡后,为了表达人们  相似文献   
188.
“识者冯了性,唔识误了命”,这首烩炙人口的民谣在我省早已广为流传。然而,冯了性的祖籍及身世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89.
你从这有湿芦苇的地方升起到天空向北而去 它们赶往玛那莎天池 一路以莲芽为食 会在天空陪伴你,直到凯拉斯山顶——古印度,迦梨陀裟,《云使》  相似文献   
190.
蔡言胜 《古籍研究》2003,(2):100-102,122
关于明末清初的古音学研究,人们一般只提到陈第、顾炎武,而忽略了方以智,其实后者无论在音学发展理论,还是上古声韵调方面都有自己的主张和创获,其对于今天汉语及文献学史研究的参考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很有探讨的必要,本文试就此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