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51.
关于冷战终结问题的研究不能仅仅考察相关国家政府的战略、政策和行动,还应该采用跨国史的视角关注非国家行为体的作用。以“帕格沃什科学与世界事务会议”“防止核战国际医生组织”“裁军与安全问题独立委员会”为代表的跨国组织参与塑造了美苏两国领导人的安全观念,推动美苏之间的地缘政治对抗和核军备竞赛走向终结。而以“赫尔辛基观察”为核心的跨国人权网络改变了苏联和东欧国家领导人的人权观念,缓解了东西方之间的意识形态对抗,促进了东欧剧变,推动了冷战的终结。对跨国力量的关注可以开辟很多新题材和新领域,将更多的行为体纳入学者的视野,拓展和深化对冷战终结问题乃至整个冷战进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252.
内秀德天     
德天跨国瀑布地处广西大新县硕龙镇德天村,地跨两国,河分两界,风光旖旎,各地游客慕名而来。然而,德天是个外美内秀的胜境,其外美人们有目共睹,而内秀却鲜为人知。我们是土生土长的边民,在此愿谈谈与德天景区有关的一些地方史事。  相似文献   
253.
滕凯炜 《史学集刊》2023,(4):103-112
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的大型私人基金会,有着巨大的规模和高效的管理模式,活动范围遍及全球,它们的非政府和跨国性特质使其成为跨国史研究的重点对象。在跨国史的视野下,相关研究主要表现为三个路径:一是考察基金会在知识生产、公共卫生、人口控制等跨国事务中的角色;二是探讨作为非国家行为体的基金会如何介入国际组织和国际秩序的建设;三是检视基金会对美国外交事务的影响及其与美国全球权力成长之间的关系。跨国史视角的引入,为基金会研究开辟了许多新的研究题材和领域,展示出跨国行为体对世界历史和各国发展的重要影响,有助于进一步补充和深化美国对外关系史和20世纪国际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254.
侨汇的研究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30年代,陈达先生就在《南洋华侨与闽粤社会》[1]一书中讨论了南洋华侨汇款与侨乡建设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在林金枝教授的带领下,厦门大学的一批学者对福建和广东两省的侨汇和华侨投资事业又做了扎实有效的工作。[2]在海外,日本的山岸猛和滨下武志先生侧重于对侨批网络的研究及其对近代中国和亚洲社会经济的影响。[3]这些研究无疑拓展和加深了我们对华侨、侨乡以及华侨与中国联系的认识。但是,上述研究都主要集中在对汇款的考察上,而对那些与汇款相伴而来的书信,则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在汇款的同时,华侨也常常附上长短不一的书信,或报平安,或问家事,或安排汇款的使用等。这些书信被统称为“侨批”或者“银信”;国内的亲人收到汇款后,也往往会寄出一张简单的“回批”,作为对收到汇款的确认并表达简单的叮嘱。可以说,汇款和书信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两者一同编织了一个把侨乡和海外华侨社会联系起来的复杂和持久的跨国网络。  相似文献   
255.
格栏兽面纹爵出现于商末,流行于西周早期,主体形制及纹饰风格基本一致。出土铜爵的早晚关系、纹饰特征及安阳辛店遗址出土的格栏兽面纹爵范等证据表明:这类爵的生产地由安阳向洛阳、关中转移,并从这三处产地向周边地区传播。其产地转移应与辛店铸铜工匠随戈族贵族的西迁有关。此类爵的使用者多为殷遗民。  相似文献   
256.
论文梳理总结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跨国流动模式的变迁;提出“逐梦留根”是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中国人跨国流动进程中形成的新常态;并分析了促成新常态形成的内外动因、内涵、意义和影响。同时认为,以“逐梦留根”为总体特征的新动向,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需要密切关注,深入探讨。把握21世纪以来跨国流动新常态,对于加强和改进侨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7.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迁移,不仅是地域性迁移而且还是各异民族地区生活经历的文化性迁移.在这样的文化跨越中,由于城乡的、民族的差异是在不同情境下长期形成的文化沉淀,个体适应需要长时间调适.此外,更为重要的是社区理论指出这种跨文化性社会迁移不仅对个体而且对群体结成、社会整合有重大影响.社区是具有生活经常性的地域共同体,其特有的礼俗氛围具有弥合法制社会管理空隙的粘合力,共同生活内涵具有整合地域文化差异的亲和力,是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管理的有力平台.由于以往我国民众实际处于单位制管理模式下,社区建设缺乏动力空间,这就为今天讨论本题留下了论述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