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19世纪收继问题研究——以安徽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安徽社会中收继现象较为普遍,平均14%的家庭发生收继或出继行为,来解决一些家庭的"无后"的问题.从宗族角度讲,收继可以分为族内收继和族外收继两种情形,各需履行不同的收继程序,中上层家庭以族内收继为主,下层家庭则族外收继多于族内收继.国家和宗族对收继的前提、原则和被收继人在新旧家庭中的地位做出种种规定,但制度规范与人们的实际行为间存在着相当的差异.  相似文献   
52.
王富国  马涛 《东南文化》2023,(2):61-71+199
2019年3月,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对徐家村墓地南部的8座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其中6座汉代墓葬的年代为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时代较早的墓葬出土的釉陶器组合为鼎、盒、壶、瓿,稍晚的墓葬出土的釉陶器组合为壶、瓿、罐等。此次考古发掘为南京地区汉代墓葬的形制演变、分期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铜鸟形器、高温釉陶器等也体现出越文化的遗风。  相似文献   
53.
王充的博通学风是地域文化、知识场域、家族文学共同造就的结果。越文化的海洋情结、越地文人的博通学风,是其博通学风得以确立的原动力。太学及周边的书肆构成了学术氛围浓厚的知识场域,王充置身其间并深受影响。与官府藏书不同的是,书肆收书芜杂但对公众开放,王充等底层学者的阅读范围取决于书肆所卖书的范围。同样在洛阳游学期间,王充有缘结识班彪,班氏家族不仅藏书宏富,且以治学尚通、不守章句作为家学与家风。王充博通学风的确立,与文化基因、知识获取渠道以及学术师承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54.
地处赣东北的江西先民干越人是古代“百越”族的一支。我国古越族的分布范围,以今日之地理区域来看,主要在我国东南及南方各省区。即现在的江苏、皖南、浙江、上海、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台湾以及湖南和湖北的部分地区。《汉书&;#183;地理志》引臣瓒日:“自交趾(今越南北部)至会稽(今浙江绍兴)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说明古越族分布地域辽阔。各自独立的支族繁多。  相似文献   
55.
越为音译说     
陈鸿钧 《广东史志》2001,(1):48-49,59
越,泛称我国古代东南沿海及岭南地区之民族。《吕览·恃君》称为“百越”,高诱注曰“越有百种”,说明其分布广泛,族属庞多,是由诸多具有共同文化特征的部落发展起来的大族群。关于越人的称谓问题,即越人何以名“越”,主要有两种说法:一则认为越是“夏人苗裔”,句践是禹后夏王少康庶子无余后代,在夏时遍布于黄河流域,是夏的方国。“越即夏,一音之转,大越即大夏”,①“越族为夏民族的演称”②。进而指明越族是夏朝灭亡后夏族向南迁徙之  相似文献   
56.
志信 《浙江方志》2001,(2):22-22
建设海塘保一方生灵,编纂海塘志存史资治,是浙江历史上海塘建设和志书编纂的一大特色。现存中国最早的方志《越绝书》中已有海塘修筑的记载,南朝刘道真的《钱唐记》也有汉代钱唐县海塘的记载。到元代以后,海塘志作为富有浙江特色的一个专志,开始出现,并构成浙江地方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7.
社会人类学一直致力于各种人文类型间的文化沟通和文化理解。人类学家们对异域文化的探寻、对本土文化的自省,旨在化解各族群间因陌生而造成的误解和隔阂。信息社会的到来,使人类社会首次突破了不同人文类型之间的空间阻隔,为建立“多元一体”的全球文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然而这种科技的发明与创新也给多元文化的并存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如何消解互联网时代的文化悖论,建构起汇聚共荣、“和而不同”的文化秩序,不仅是人类学研究必须关注的课题,也是对其学科存在价值的考验。  相似文献   
58.
本文认为《史记·越世家》中的范蠡,可以作为《史记·货殖列传》的补充,《越世家》中的范蠡,关注的是政治,但又能从政治到经济。他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政治的成分,通过经济获得了相对的自由。  相似文献   
59.
《风景名胜》2014,(9):175-175
因为时常能感受到中国文化影响的痕迹,中越文化的交融让越南的异域风情中渗透进了一种很撩中国人乡愁的诗意。所以,会安给在越南旅行了一段时间的我,留下了一个很大的惊喜。  相似文献   
60.
清朝朝鲜边民迁入延边地区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清初期因战争被掳至满洲贵族庄园劳作的包衣;第二个阶段是封禁期间非法越境,以狩猎、挖参、垦荒为主的朝鲜边民;第三个阶段是1860年因朝鲜北部自然灾害而大规模迁入,这一时期的大规模迁入使移民数量迅速增大,究竟是"刷还"还是入籍,使清廷和朝鲜政府陷入两难。沙俄的入侵引发严重的东疆危机,清朝部分具有远见卓识的大臣看到了处理朝鲜垦民问题的新对策。垦民聚集使封禁政策名存实亡,清政府顺应时势开始移民实边,对朝鲜移民规划入籍,从而拉开了朝鲜移民开发延边地区的序幕。这段历史中,朝鲜边民在各个时期的作用不同,封禁时期朝鲜边民的犯越一方面盗取我国境内名贵药材、猎物等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开垦土地,试种水田,成为近代延边经济开拓者。本文以朝鲜边民对延边地区开发为主线,对清朝封禁政策和朝鲜边民犯越做了一个细致的阐述,从推动延边地区近代经济发展的角度对朝鲜边民的作用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