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辛亥年武昌起义时,我正在武昌县(今为鄂城市)寒溪高等小学读书,年龄只有15岁还欠4个月。学校于起义的第二天(农历八月二十日)停课,隔日解散,我于农历八月二十二日回到家中。先从兄伯垂,原在日本读书,已加入了同盟会,正值暑假回家,听说起义,就到武昌去了。我这时并不知道什么革命的意义,只是受了伯垂的一点感染。回家后,听说他已去武昌。我也想前去看一看。家中不令前往。我便于八月二十六日秘密地徒步走到武昌,  相似文献   
62.
彭锡胜 《纵横》2011,(10):56-59
战死或者被敌人逮捕处死的辛亥志士数以万计,民主共和的旗帜因他们的鲜血而染红。辛亥革命起始是武昌首义,之后有十几个省奋起响应,革命者一方由于受过正规训练的部队较少、武器装备低劣,面对强大的清政府武装,处于以弱击强的状态,革命之艰苦、牺牲之惨烈前所未有。据不完全统计,在大大小小的战斗中牺牲的起义士兵和革命者就有3万多人。  相似文献   
63.
渠冉 《文史春秋》2011,(4):22-25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一些原国民党政府驻外使节纷纷举行起义,加入了新中国的外交行列。如原国民党驻法国大使馆全体外交人员起义就是一例。  相似文献   
64.
《文史月刊》2011,(7):56-61
黄花岗:革命党和老百姓从某种意义上,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党人对于百姓的共同心理。只是,有时百姓的"不幸",其实多半出自党人的想象。辛亥期间的革命党人是典型  相似文献   
65.
66.
解放战争期间,188万国民党起义、投诚官兵在被改造之初,多有抵触,一经涕泗滂沱的泪血大控诉,几乎是瞬间就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灵魂裂变,并迅速成为坚定的革命战士。  相似文献   
67.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各地纷纷响应,驻在长沙城外的新军二十五混成协第四十九标和五十标部分官兵会同工程营、辎重营、炮队、马队以及巡防营的革命同志一起,也于农历九月初一(公历10月22日)早晨,打响了湖南响应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相似文献   
68.
朱德与蔡锷既是师生和上下级,又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并肩对敌的战友。在蔡锷领导的辛亥昆明重九起义和讨袁护国战争中,朱德英勇奋战,蔡锷将其从连长擢升为营长、团长直到旅长。  相似文献   
69.
曾市南 《文史天地》2013,(10):28-30
南昌起义的枪声打破了夜空的沉静和革命形势的沉闷,彰显着中共第一次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其影响的深远和深刻已被历史所明证。对于南昌起义的功勋人物,我们一般熟知周恩来、朱德、恽代英、贺龙、叶挺等,而对于李立三,由于之后的“立三路线”受到否定,使他在南昌起义中的巨大贡献被有意无意地忽略和遗忘了。  相似文献   
70.
董必武称之为"农运领袖"的蔡以忱,是大革命时期"赤都"的风云人物,中共中央首任监察委员与农运委员,曾襄助毛泽东成功打响了秋收起义的"第一枪"。又与邓演达、董必武、包惠僧、瞿秋白、刘少奇、胡秋原等国共人士合作共事。还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忠诚与背叛》中主要人物原型。可是,长期以来学界与文艺界对这位人物研究严重不足,甚至连出生年月与牺牲地点也搞错,这里作者通过打捞两岸解密档案,奉献给读者鲜为人知的蔡以忱生平事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