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过去,中国的赫鲁晓夫及其在上海的代理人为了复辟资本主义,拼命地鼓吹阶级斗争熄灭论。在里弄里,有些居民只讲邻里关系,不讲阶级关系。楼上阿姨、隔壁好婆、前  相似文献   
22.
中苏关系史一直是现当代史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何明、罗锋编著的《中苏关系重大事件述实》,依据许多解密档案及其他文献资料,订正了以往许多不实的史事和看  相似文献   
23.
周晓沛 《百年潮》2011,(8):74-77
在苏联领导人中,除斯大林和赫鲁晓夫外,最为我们所熟知的,恐怕要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了。而最受世人瞩目并载入史册的是,为了缓和中苏之间剑拔弩张的战争气氛,柯西金不远万里专程飞到北京,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了史无前例的“机场会见”,并达成两国“总理谅解”.  相似文献   
24.
苏联“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铁群 《炎黄春秋》2011,(11):86-90
一、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部分论述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问题是,作为人数众多的阶级,无产阶级如何专政?  相似文献   
25.
1954年,赫鲁晓夫向中国提出派遣中国工人赴苏补充本国劳动力的请求,中国领导人做出了积极地响应。当第一批中国工人在苏联的工作越来越熟练,与苏联人民的感情越来越融洽,甚至赢得了苏联女工们的爱情时,情况却发生了突变,中国继续向苏联派遣工人的计划也在无声无息中停止了……  相似文献   
26.
郑建明 《文史精华》2012,(12):20-27
关于在共和国历史上留下惨痛记忆的"三年困难时期"形成原因,长时间来一直有"苏联逼债"一说。当时中国到底欠苏联多少债,这些债是怎么欠下的,苏联有没有逼债,还苏联的债是不是造成"三年困难"的主因,这些,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都应该弄个明白。《"苏联逼债"是怎么回事?》一文,对以上问题进行令人信服的解答。  相似文献   
27.
长期以来,勃列日涅夫时期给人们的表象是稳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战略核武器达到与美国持平的水平,是"苏联综合国力最强大的鼎盛时期"。尽管怀有大国情结和民族主义情绪的部分俄国人对这个时期还持有正面评价,但是,在学  相似文献   
28.
赫鲁晓夫身居高位,身上却保留着菜种孩童的东西。与其说这是孩子般的天真,不如说是好奇的童心。正是这种好奇心驱使着他去发现新的、未知的世界。各种机械玩具都让他着迷,他竟然常常去摆弄这种玩具,布尔拉茨基教授曾经陪同赫鲁晓夫出访南斯拉夫,他回忆说、在与铁托会谈时,  相似文献   
29.
1957年6月,原苏共中央主席团里的元老派发起了一场反对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的突然袭击,要求撤销赫氏的一切领导职务。在旷日持久的激烈的争论中,主席团不少成员站到元老派一边,形成了多数。但赫氏和支持赫氏的主席团成员坚决反抗,力主主席团无权罢免第一书记,要求立即召开中央全会。元老派极力抵制召开全会。在由国防部和克格勃连夜派飞机接到莫斯科的中央委员的强烈要求下,元老派被迫同意召开了中央全会,赫氏化险为夷,转败为胜,打败了元老派,  相似文献   
30.
乔蕊 《文史天地》2002,(9):62-62
1957年,毛泽东访苏,与赫鲁晓夫的分歧很大,尤其在对斯大林的评价等问题上。毛泽东准备离开莫斯科,赫鲁晓夫在和毛泽东共进午餐时,又谈论起了斯大林。毛泽东不接茬,有意避开话题:“我愿意和你们哲学界真正有学问的名流交谈。”“这好办,我们负责安排。”赫鲁晓夫仍然想着那话题:“斯大林对西南前线的指挥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当时我做出正确决定,就是停止包围哈尔科夫地区的作战行动,但是斯大林蛮横地拒绝我的正确意见……”当年只是一员中将的赫鲁晓夫,在二次世界大战史上名不见经传,现在竟自吹他比苏军最高统帅斯大林还高明。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