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5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91.
《炎黄春秋》2012,(10):93-94
贵刊2012年第8期韶华《实践检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中,谈话涉及的三部电影与史实有误。第一,上海"一月风暴"事件发生后,并未"立即有电影《一月风暴》出笼"。实际情况是自1966年6月至1972年,中国电影界除了样板戏电影之外,没有一部故事片新作问世。直至1973年北京召开了电影厂负责人会议,明确了  相似文献   
892.
龙年游龙景     
《旅游纵览》2012,(2):81-81
<正>龙泉位于广东澄海莲峰之南的塔山古寺东侧,有清举人蔡登邦手书"龙泉古迹"摩崖石刻4个大字,清泉从石缝经石刻龙头涓涓流出,泉水清澈,饮之甘醇可口。清初县令王岱登塔山时,寺僧以龙泉沏鹊舌新茶奉客,品评甚高,挥毫赋诗纪事,有"鹊舌新  相似文献   
893.
郭媛 《贵阳文史》2012,(1):76-78
一份为期半年的合同竟与50年画上了等号,让黄秀卿从此扎根贵阳,开始了人生的新阶段。一直以为,在贵州这片古老传统的土地上,除了一些地方戏种能保留下来以外,应该只有京剧这类国粹能在此立足了。所以,当听到贵阳市越剧团的时候,心里不禁冒出一个很大的问号:  相似文献   
894.
(1960年)"粮油和蔬菜、副食品等的极度缺乏,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许多地方城乡居民出现了浮肿病,患肝炎和妇女病的人数也在增加。由于出生率大幅度大面积降低,死亡率显著提高。据正式统计,1960年全国总人口比上年减少1000万,突出的河  相似文献   
895.
2010年9月3日,《贵州商报》发表该报记者刘钰银采访余戈和黄晓峰的整版报道,用的就是这个题目。两位抗战史专家分别著有《1944:松山战役笔记》和《战场上的蒲公英》。他们在多本著作中,选用大量战史档案资料,介绍了黔籍军人参加抗战的史实。最近云南抗战史专家戈叔亚也说,贵州军人在抗战中的作用被低估了。  相似文献   
896.
1912年4月26日唐继尧就任贵州都督背景:1912年4月26日,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任命唐继尧为贵州都督。原大汉贵州军政府都督杨荩诚调京,不准其率领北伐黔军回黔。  相似文献   
897.
张陶 《文史月刊》2012,(7):32-33
民族古籍文献是贵州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文章从贵州民族古籍基本概况,到贵州民族古籍文献资源收集及整理,提出了对贵州民族文献的面临的困境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898.
《南方人物周刊》2012,(23):48-50
2011年,每万名考生中考入北大的比例,安徽为1.27,广东为1.4,贵州为1.48,河南为1.87,北京为52.5。北京学生考上北大的几率是安徽考生的41倍,是广东考生的37.5倍,是贵州考生的35.4倍,是河南考生的28倍  相似文献   
899.
“近代中国的城市·乡村·民间文化”———首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8月9—11日在青岛举行。这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岛大学主办,首都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山西大学、苏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单位协办。来自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港澳台与内地的100余名学者参会,提交论文90余篇。这是198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史复兴以来,中国内地举办的首次比较全面涵盖近代社会史领域的学术研讨会。社会史复兴20年来,在中国社会史学会举办的10届学术年会上,近代社会史的比重不断增加,吸引了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900.
三岛毅,字中洲,他与黎庶昌宴集时诗文唱酬,黎庶昌还为三岛的诗加评语,就这样建立起了友好关系①,三岛也与黎庶昌的部下杨守敬和陈矩等有交往②,他还参加过第五代公使李经芳举办的宴集③.黎庶昌是贵州省遵义人,陈矩是贵州省贵筑县(现贵阳市)人.④三岛的诗碑建在贵阳的阳明祠,虽是在黎庶昌回国后的事情,却可以推测王阳明已成了他们之间当然的话题.不过在保存下来的宴集诗里却看不到有关这方面的记载.一方面,在黎庶昌来日前的明治十二年(1879年)里所作的"赠沈梅史,梅史余姚人,曾募乡勇剿毛匪"(《中洲诗稿》卷一)里记述了:因为余姚是王阳明的出身地,所以他把沈梅文比作"姚江又见小阳明".在明治四十年(1907年)"又有"清客朱树藩来问王学,一宿而去,赋此以赠"(《中洲诗稿》卷二)这样的作品.由此可见,王阳明和阳明学已经成了中、日两国人之间的话题.另一方面,谈王阳明和阳明学在举办宴集的场合也许是不太合适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