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3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三反运动1952年3月31日,我结束了在湖南资兴县和广东钦州专区(现属广西)的土地改革回到汉口的工作机关——中南军政委员会公安部执行处。机关里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三反运动。我们这个处与钱、财、物接触的人要多一些,被列为三反重点之一,派来了由中南公安干部学校副校长王泽民(我刚参军时就分配在这所学校学习)和中南公安部二处一位姓张的副处长率领的三反工作组,  相似文献   
12.
唐代官吏赃罪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炳金 《史学月刊》2002,(10):30-36
《唐律》中官吏赃罪相当于现代刑法中的贪污、贿赂罪。《唐律》规定了六种赃罪,除强盗和窃盗两种赃罪外,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和坐赃的犯罪主体均为官吏。另外,属于窃盗赃罪范畴的监临主守自盗主体也是官吏。《唐律》对官吏赃罪规定了广泛的范围和严厉的刑罚。惩治官吏犯赃是唐代以法治吏的重点,唐代对官吏犯赃采取从重惩罚政策。由于唐代官吏赃罪的以上特点,使它成为排除异己、打击政敌的有效武器。  相似文献   
13.
相京 《文史月刊》2010,(12):78-79
<正>1781年,即清乾隆四十六年,甘肃查处一起地方官员以赈灾济民的名义上下勾结折收监粮、肆意侵贪的大案。此案牵连布政使及以下各道、州、府、县官员113人,追缴赃银281万余两。乾隆皇帝惊呼此案"为从来未有之奇贪异事",时称"甘肃冒赈案"。  相似文献   
14.
1.腐败官员贪污造成的浪费。仅到1952年1月为止,在政府系统27个单位中发现的贪污人数,共1,670余人。根据1954年和1955年初10个省市的财政监察报告,在经过检查的594个县区以下的财政经济机关和事业机关中,在两年内共发现犯贪污的人员1,079人,贪污现款16.0426万元,粮食26.2012万斤。这些极少数的腐败官员以权谋私,大量地浪费了我们建设国家最宝贵的资产。  相似文献   
15.
解放战争是中国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为了打赢这场战争,党特别抓紧了对全党干部的管理教育,反对贪污,反对浪费,以保证党员干部廉洁奉公,洁身自爱,全身心地投入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去,这是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1952年,叶圣陶任出版总署的副署长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社长兼总编辑,在日记中他记录了出版总署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开展"三反"运动的整个过程。一、"我署系统运动不甚佳"1951年底,出版总署开始  相似文献   
17.
何林德 《神州》2012,(28):140-140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依照刑法应当处以行政处罚的犯罪。主要包括《刑法》规定的“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由于立法上对于职务犯罪中犯罪金额和量刑幅度的规定缺乏科学性,司法实践上审判机关对自首、悔罪表现等法定、酌定情节认定过宽等原因,导致了职务犯罪的轻刑化。  相似文献   
18.
宋广波 《百年潮》2006,(6):50-52
丁文江一生,最恨人说谎,最痛恨贪污.丁氏字典里的"贪污",包括拿干薪、用私人、滥发荐书、用公家免票来做私家旅行、用公家信笺来写私信等等.有一个杨树诚赠送丁文江5000元钱的感人故事--成为当年最能体现丁文江清廉狷介、杨树诚感恩图报的一段佳话,被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9.
杨天全,原名杨汝豹,1914年腊月出生于灌云县南城镇一个清贫的书香世家。因家境贫寒,小学毕业后便去当学徒,后考入灌云乡村师范。卢沟桥事变后,到武汉从戎报国,后入复旦大学会计系学习。1942年毕业后,经友人介绍到国民政府主计处任预算专员。1944年,在哈佛大学获硕士学位,后在纽约大学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到刚成立不久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算局工作,先后任预算处处长、副局长、局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  相似文献   
20.
刘新芳 《安徽史学》2006,(6):110-112
明代自嘉靖以后,官场贪风弥漫,蝇营苟狗.官僚阶层视贪贿为自然,"习以成风,恬不知耻"①;廉洁奉公者反而遭受别人的讥笑,被斥为无能、迂腐.对于明朝中后期的贪污腐败现象,学界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文试将这一现象置于明朝中后期大的社会背景之中,从社会风气的角度进行剖析,探讨贪风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