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1篇
  免费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雍正三年,台湾县知县周钟蠧被控贪污,由于牵涉到闽台财政改革的大背景,此案引起了雍正皇帝的高度关注,并演变为震动闽台官场的一桩大案,涉案人等都被卷入了皇权与地方官员博弈的大漩涡。案件的审理过程,伴随着闽台财政改革的全过程,从清查仓谷亏空,到耗羡归公和养廉银制度化的最终完成。透过考察周钟蠧案,闽台地区财政改革的过程得以完整呈现。在皇权的强势施压下,闽省官员提出的耗羡归公方案显得仓促而草率。  相似文献   
22.
张鲁宁 《攀登》2015,(1):60-64
社区建设是基层治理的基础性工作,是党的领导、基层民主和依法治社有效衔接、有机统一的社区实践过程。社区服务集基层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社区志愿者服务为一体,是现阶段社区建设的主题和龙头工程。共同的"家园意识"积淀和传递社会正能量及其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的灵魂所在。  相似文献   
23.
孙涛 《攀登》2015,(1):65-70
文化与社会治理具有紧密耦合关系,先进文化可以为社会治理提供有力支撑。现阶段文化保障的缺失极大地制约了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进程。实现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需要高度重视道德文化等非正式制度安排的作用,综合运用包括文化在内的多种社会治理工具来改进社会治理方式,通过培育公民文化、重塑信任文化、加强文化建设等举措建立完善社会治理的文化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4.
刘增合 《历史研究》2016,(4):45-62,190
清代钦派专官巡查外省营伍和吏治夙有其例。清末新政期间,为督责外省开展各项新政改革,清廷逐步将过去个案性巡查活动转变为监理督查外省的常规化操作,财政层面则派遣监理官驻扎各省,监理督责清理财政,这是清季制度变动中引人注目的范例。监理官在外省监理权限的确定比较曲折,其官秩方面虽有提升,但实际授权仍存在诸多缺陷。监理官群体克服外官抵触和旧制惰性,基本实现了督责各省外销财政核实上报、建立近代预算制度的目标。清末财政监理制度虽具显效,却为其制度本身缺陷所限制,不可能挽救清廷财政颓势,然其鉴戒意义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25.
26.
南京国民政府在1933年9月成立黄河水利委员会以前已经在治理黄河问题上有所谋划和举措。国民政府介入治黄的背景与其导淮政策密不可分。国民政府在黄河与淮河治理次序上先后经历了"淮黄同治"与"先淮后黄",而后迫于各方压力又不得不对"先淮后黄"的政策做出修正。国民政府介入治黄是宣示其对于孙中山政治遗愿的继承,也是彰显其政权合法性的一种标志,一定意义上还是整合黄河流域各军阀势力的一个恰当借口。黄河对淮河的影响关系也使得国民政府在导淮的同时不得不顾及治黄。国民政府各部会介入治黄,则怀有政治企图或有所束缚。受以上因素的影响,国民政府在治黄问题上表现目标不一,政令多变,协调乏力,效果不彰。国民政府初步介入治黄的表现与特点,预示日后黄河水利委员会亦难有作为。  相似文献   
27.
28.
29.
由李文军、王逢睿撰写的《中国石窟岩体病害治理技术》一书,洋洋40万字,由兰州大学出版社于2006年3月出版.本书紧密结合石窟保护的实际情况,系统地论述了石窟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科学地分析了石窟岩体病害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将工程地质学、地质力学、滑坡学及岩土工程学等学科的一些成熟理论和技术引入文物保护中,将危岩体和滑坡计算理论及防治技术--锚固理论的技术应用于文物保护治理工程中,对石窟的各种岩体病害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方案和具体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0.
敦煌文献记载,敦煌地区寺院每年都举行盛大的行像活动."行像"亦称为"行城"和"巡城",乃指庄严佛像用宝车载之巡行城乡,以纪念悉达太子出家的一种佛事活动.就敦煌行像活动的研究,学者们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罗华庆先生在<9至11世纪敦煌的行像和浴佛活动>中对中土行像活动起源、历史演进及敦煌地区的行像活动做了考察,指出敦煌行像活动具有浓厚的政权色彩和世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