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7篇
  免费   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提起《三国演义》,我想大家会想到刘备的仁义,关羽的忠义,诸葛亮的呕心沥血,足智多谋,也许你会喜欢郭嘉的雄才大略,也许你会感叹周瑜的英年早逝,也许你会赞许孙仲谋的年少大志,也许你会感叹三国的群雄逐鹿,但无疑怎样,你无法忽略这样的一个人,他年少轻狂,心怀天下,在镇压黄巾军中,扩充军事力量,崭露头角。他迎献帝,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他以二万对十万,大破袁绍,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他被称为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在百姓中口中多为诟病,奸雄的形象深入人心,他就是曹操。但是历史上的曹操真的是这样的吗,这个被世人谩骂在小说里的人物形象到底有几分真实呢?  相似文献   
992.
随着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国际地位举足轻重。越来越多的中国符号出现在国际视野中,如何更好的塑造国家形象成为提升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翻阅中国近现代史,在国家形象塑造这一方面,盛唐带给后人更多的思考和启示,即唯有政治清明、强兵富国、民族团结、对外开发、以人为本,方能彰显大国风采,令各国刮目。  相似文献   
993.
周翠霞 《神州》2014,(3):15-15
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J.D.Salinger)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塑造了一个典型的美国"垮掉的一代"(theBeatGeneration)的形象——霍尔顿·考尔菲德。本文通过对霍尔顿形象的分析,对"垮掉的一代"诸如反叛、挣扎、沮丧,以及并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等精神面貌有了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994.
“女人是水做的,就是要典雅。戏曲给了我对女性形象的第一个认知,到今天都带有这种审美。”  相似文献   
995.
吴明 《文史博览》2014,(11):20-21
民国电影审查制度非常严格,不仅夫妻同床、车站吻别是“有伤风化”,拥挤买票、搓麻赌博是“有损民族形象”,连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武侠片、神怪片,都属于禁片,统统要剪。 武侠片挨了审查第一刀 一战结束时,美国侦探片在上海大热,其中描绘了强盗、黑帮的世界。立马有在上海犯事儿被捕的人招供:作案手段“师从洋片”。这激起了各界对电影影响教化的质疑。  相似文献   
996.
正在《北平无战事》中和7位影帝飚戏,被观众评为最受欢迎的角色人物简介祖峰,1974年出生于南京,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曾留校任教,期间参与拍摄了《温暖》《沙家浜》《高原骑兵连》等剧。后凭借在电视剧《潜伏》《旗袍》中出色的表演,两次荣获华鼎奖最佳男配角奖。娱乐圈大概有两类人,一类是除了他们的作品,日常生活、行为作风、行踪和言论都能制造话题,不断为人们提供娱乐消费的噱头;另一类是只呈现出一部部作品,观众却看不到他的真身,哪怕是娱记,也仅能通过他塑造的银幕形象揣测他的性情、生活,只是........  相似文献   
997.
论文以三部华人题材的德语故事片为样本,分析了三部影片的内容及其与德媒涉华报道之关联、三部影片中的中国文化元素以及德国人关于华人和中国的刻板印象。分析显示,影片都设定有与其主题相应的、关于中国和华人群体的总体性认识框架,在该框架下影片将德国社会关于中国和华人的各种具体认知融合在一起,这些框架包括中国经济崛起框架、对华政治偏见框架、华人非法移民框架等。华人题材的德语影片对于中国形象和华人形象的建构,一方面与德国媒体涉华报道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另一方面与其他西方国家的华人题材电影之间具有一定的共性。  相似文献   
998.
覃延佳 《民俗研究》2017,(5):128-139
地方仪式传统与一定地域内的人群分类有着密切关联。在王朝国家管理与族群观念实践语境中,广西上林县地方人群形成了一定的人群分类话语,对"蛮"人的想象与认知逐渐固化。在民族传统文化保护语境下,师公、道公等仪式专家的流动,逐渐构成我们观察地方人群分类新的文化维度。不同地域间的仪式流动在促使地方文化形象发生转变的同时,也让地域内的人群具有了自我认知的参照,原本属于"蛮"区的人之文化优势也逐渐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999.
地方是旅游活动的空间载体,也是旅游目的地形象建构的核心内容。本文在对地方和地方营造的缘起和内涵进行辨析总结的基础上,通过CiteSpace的可视化主题分析和文献阅读,对其应用于旅游发展的主要议题和脉络进行梳理发现:①地方和地方营造的本质是意义建构,地方在旅游发展中具有多重可建构性。旅游既是地方营造的驱动力,也对地方营造和地方发展产生重要影响。②地方营造过程涉及政府、资本、游客、当地居民等多重主体和视角,也因而牵涉多方协商和多主体认同。一方面,多方协商的地方意义有助于地方性的快速重构,推动旅游地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各方利益主体权力不对等也使得地方营造成为强势权力主体的表达结果,这将加速旅游地的商品化。  相似文献   
1000.
唐开元三大士之一不空(707~774)所著《理趣释》降三世品曰:"时金刚手大菩萨,欲重显明此义故,持降三世印,以莲华面微笑而怒,颦眉猛视,利牙出现,住降伏立相,说此金刚迦罗心(咒)。"复一行法师《大日经疏》卷五亦有云:"执金刚下,置忿怒持明,降伏三世一切大作障者,号月黡尊,面有三目四牙出现,如夏水雨时云色,作大笑之形,以金刚宝为璎珞,此是持金刚者,以无量门大势威猛,摄护众生三昧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