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古淮 《文史天地》2011,(10):61-64
"补天捧日无迹",以低调求全而成大功业,比之辞官甚至"尸谏",困难得多!在中国的历史名臣中,明正德朝的李东阳似乎属另类,他不像一些正直之士那样与奸佞不两立,而是走的曲线,一时颇遭非议,而最后却获得:虽李东阳违心与恶势周旋遭到非议,然正直之人却借助他的扶持,多得以保全的赞语。正德帝朱厚照是中国历史上罕有其匹  相似文献   
42.
王东阳 《中华遗产》2013,(3):158-159
请客吃饭,在我国很早就是一门学问。要想宾客尽欢,光是准备了美味佳肴,是绝对不够的,礼数也一定要周全,才能充分表示主人的重视和对宾客的尊敬。自周代开始,对宴请宾客的餐具、上菜的流程、菜肴的摆设位置等,就有了明确的规定。回头看看这些所谓的“礼”,并不是刻板的教条,而饱含着主人对客人的款款情意。  相似文献   
43.
序言朱子《家礼》是自南宋以来影响最大的"庶人礼书",它是中国传统儒家伦理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在儒家文化圈内被奉为"金科玉律"的社会及家庭仪礼的范本。当下的中国虽然已处在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4.
陈慧丽  王倩 《江淮文史》2013,(2):152-160
《家礼》中关于婚礼的规定是由议婚、纳采、纳币、亲迎、妇见舅姑、庙见、婿见妇之父母7部分组成。当代祁门黄龙口人的婚礼,根据我们的调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45.
朱子《家礼》中的最后一部分为祭礼,内容包括四时祭、祭初祖、祭先祖、祭祢、忌日祭、墓祭等:"凡祭,主于尽爱敬之诚而已。贫则称家之有无,疾则量筋力而行之。财力可及者,自当如仪。"据汪银辉在《朱子<家礼>在徽州的普及与影响》一文中称,"徽州是‘礼仪之邦’,自古重视祭祀,加上徽商财力的支撑。因此,徽州对祭礼特别讲究,其规模之大,礼仪之盛,花费之多,在全国也是少  相似文献   
46.
傅绍磊 《黑龙江史志》2013,(19):157-158
贞观年间,太宗并没有彻底放弃对前朝士人的偏见,对追随李建成、李元吉,甚至高祖的士人更是进行政治清算。所以,贞观士人多有消极自保的一面,谨密和谄谀成为普遍采用的策略。贞观立储风波的株连和太宗征高丽未果文过饰非的需要则进一步加剧了贞观士人的谨密和谄谀。  相似文献   
47.
王恺  王凌 《收藏家》2000,(11):2-6
世人瞩目的北京老山汉墓发掘进展一波三折,专家断定,棺木早已被盗墓者自内椁拖出,“开棺”似乎仅仅成了必需的程序。但近日来,考古队员于内外椁之间依然发现有珍贵文物出土。这种现象绝非偶然,199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西汉楚王刘戊墓即是一例,本刊特别刊发此文以飨读者,亦为继续关注老山汉墓发掘的人们亮出一方“宝jian”  相似文献   
48.
《诗经》有大量反映西周春秋时期"籍田礼"的诗歌。透过这些诗歌,我们可以比较清晰梳理出:"籍田礼"的起源、"籍田礼"的功能、"籍田礼"仪式的程序及"籍田礼"蕴含的宗教观念。这对《诗经》的深入研究、探讨古人的宗教观念、古代的农耕生活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9.
郑玄注礼射,不仅为还原先秦古射礼,也是为诠释其经学见解;因此郑玄并不依文解义,而有其方法和思考:一是依据己说界定礼射和主皮之射的不同性质;二是依群经总义来分别解说《周礼》和《仪礼》所言“主皮”的差异。三是综考秦汉射艺古义,说明泽宫是天子择士习射之处,除礼射外,还兼武射和主皮之射;而贯革之射,则习于军营。学者若仅据经义和他经郑注来更改本经郑注;或仅据原书经义来评价郑注,则不免忽略郑注背后的经学主张。  相似文献   
50.
王丽 《满族研究》2007,(2):36-43
满族是以女真为主体经过几个历史时期而形成的民族共同体。在满族形成过程中,女真礼仪文化不断发展并传承,其中宾礼中的座次礼仪一直延续到努尔哈赤早期。后金时期满族宾礼中的座次礼节在吸收中原汉文化和蒙古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满族礼仪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