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王秀玲 《收藏家》2009,(9):17-24
服饰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象征。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物品,它体现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观念。古人最初的服饰只是为了遮体御寒护肤,随着社会的发展,服饰不仅限于保护人的身体,而且发展到装饰效果极强的饰物。  相似文献   
22.
汉魏墓葬中出土的壶形器包括钫和锺均象征着汉代的方仙世界,即所谓的东海三山;魏晋时期出现的魂瓶乃是归墟五山的象征。壶作为一种有形的物质象征,仅仅是用以表述汉代庞大的方仙思想体系的代表器物之一。汉魏时期的方仙世界是继承先前萨满教宇宙观而形成的,而壶所具有的方仙象征的形成,则标志着古代中国具有自身特征墓葬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23.
余淑芳 《神州》2012,(15):61-61
作为英国意识流小说的代表性作家,伍尔芙以其独特的意识流创造风格著称。她对小说在形式上进行不大胆的创新和开辟,对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独特体验又使她发出不同于常人的感慨和幻想。她的作品突破传统的写作手法,略过实物繁复的描写而转向意识世界的精细刻画。《墙上的斑点》是伍尔荚早期的意识流作品,堪称现代主义与意识流的经典。  相似文献   
24.
今年,杜润生老人虚岁一百。杜老有许多头衔,其中一个头衔是本刊顾问。但是,用他本人的话说,他只是农口的一个符号。这个符号意味着什么?7月18日,农村发展研究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在人民大会堂宾馆隆重举行庆生会,同时授予杜老"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特别贡献奖,授奖致敬词回答了这个问题。特此摘录,并表达本刊对杜老的敬意和祝福。  相似文献   
25.
"礼"名"一直是儒家学说里的重要名词,作为处理人伦关系和端正社会秩序的准则,共同确立了传统文化的人伦社会关系。二者相辅相成,对儒家和谐有序的理想社会之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6.
张端 《神州》2012,(9):94-95
安东尼奥尼对电影艺术语言做出重要贡献的一部影片是1964年拍的《红色沙漠》。这部影片被评论家称为"电影史上第一部彩色电影"。这当然不是就电影技术而言,而是因为这部影片具有非常强化的色彩处理,它让色彩溢出情节之外而具有了表达意义的功能。作为安东尼奥尼的第一部彩色影片,他说:"我想像画油画那样涂抹我的电影,我想在颜色中发现关系,不想局限于摄影机提取的自然色彩。"安东尼奥尼所遵循的不是那种形而上学的美学观念,而是寓于形式以特定的思想内涵,并且由形式生发出对于生存哲学和美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27.
山西襄垣县化岩角山隋唐时期佛教岩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4月长治市文物普查队在襄垣县下良镇圪岔角村村北5公里的化岩角山发现了佛教岩画(图一)。岩画位于化岩角山西沟受山水冲刷而形成的岩洞洞口顶壁,岩  相似文献   
28.
农村工业化的进程常常伴随着传统社会认同模式的式微,使建立在货币经济上的消费认同不断增强。作为一个正在变迁中的乡村社区,浙北c村村民通过对中心城镇居民“衣食住行”的生活方式进行消费象征意义上的想象与模仿,从而实现地方性的现代认知并达成自我认同。萌芽于农耕文明土壤的乡土式消费主义,与集体主义、“面子”观、从众心理、奢侈惯习等多元传统,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关联。建立在现代消费基础之上的新认同方式,既有着建构自信与明晰自我的积极方面,也潜伏着助长非理性物欲的消极倾向。  相似文献   
29.
汤菁 《风景名胜》2011,(1):22-23
它是中国人心中的运动达人,和乌龟赛跑时,它因为太轻视对手而把长跑冠军拱手让人,又因为动起来太猛曾经在树桩上撞晕。  相似文献   
30.
张宇 《神州》2011,(19):88-92
又是一年中秋佳节,与家人远隔千里之外的今人于此时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赏月,其乐融融。但对于缺少现代化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古人来说,亲人故友的远离可能意味着半生乃至一生杳无音信,这种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隔离使他们在情感上苦不堪言,于是,在古人的诗词中,借月圆之夜抒发离情别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