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两汉时期的谱牒学在谱学发展史上没有引起学者们的足够重视,原因在于这些学者认为只有私家之家谱、族谱才算是谱学著作。本文认为论述家族姓氏起源及发展的论著和论述帝王世系的史表同样是谱学著作。因此,《史记》等史书中的各类史表,以及王符、应劭等人专门论述姓氏的诸多论著便一同构成了两汉时期谱牒学的重要内容,且相当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32.
从谱牒看海峡两岸闽南人的渊源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以来,在台湾一移民社会中因谱牒文化衍生的寻根谒祖、宗亲睦族的民俗活动,缔造着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谱牒在探究闽台姓氏渊源和寻根谒祖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3.
孙中山《合肥阚氏重修谱牒序》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霖 《江淮文史》2003,(3):101-113
一、在安徽合肥地区首次发现孙中山佚文1993年5月,我在研究工作中发现《合肥阚氏家谱》(民国十年刻本)残卷数册,该谱有序文二,一为合肥耆宿王揖唐作,一为孙中山作,写序时间皆为1920年4月上旬,地点皆在上海。从现有资料看,孙中山一生只为两部家谱写过序,第一篇即此序,《孙中山全集》未收。第二篇是1923年应湖北人詹大悲之请作《五修詹氏宗谱序》,已收入《孙中山全集》第七卷。孙中山何以写此序?序中有说明:“阚君兰溪,从余治军有年,劳于国事,口不言功,有冯异大树之风,顷偕其族人……呈其新纂谱稿,请为弁言,余欣然嘉许。”原来,孙中山是应部属…  相似文献   
34.
袁红军 《敦煌学辑刊》2006,3(3):175-178
章学诚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思想家,毕生致力于讲学、著述、纂修史志和谱牒。他结合自己的史学、方志学理论,对谱牒学的一些至关重要的理论问题,包括史部支流、年谱、谱牒的基本结构、方法和标准,进行了较为详细深入的探讨,从理论到方法全面发展了我国谱牒学理论基础,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5.
数百年来。南靖与台湾关系一直十分密切,两地人员、经济、文化、技术等各方面交流相当频繁。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南靖人到台湾走亲串戚。有的甚至定居;成千上万台湾同胞到南靖寻根拜祖。南靖县成为台湾同胞到祖国大陆寻根拜祖的主要县份。许多台湾同胞还在南靖投资办企业,还有不少人捐资办学校、铺桥筑路、修建祖坟、祖祠堂。台湾与南靖两地关系为什么如此密切呢?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6.
谱牒,是潮汕化的重要组成部份。潮汕化是本地的土化和中原的移民化,经过长期的相互影响、互相吸取,逐渐融合;而后来潮汕人大量移民海外,把中华化传播到五湖四海,同时又吸取世界上许多民族的优秀化因素,带回潮汕地区,跟原有的本地化结合起来,构成独特的、中国南方色彩的潮汕化。谱牒里面大量记载潮汕移民的历程,给潮汕化添上了浓墨重彩。潮汕的谱牒,是潮人移民历史的记录,同时也是今天祖籍潮汕的海外华人传统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37.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关注和研究谱牒谱牒学的人越来越多。然而一般人对家谱、族谱则耳熟能详,对谱牒谱牒学却感到陌生。简而言之:  相似文献   
38.
中国谱牒文化起源很早。人类进入氏族社会后.就逐渐形成了先以母系后以父系为中心的比较稳定的人类群体。而伴随着氏族、家族的建立与发展,也就逐步产生记载本氏族、家族渊源和世系的表册名籍.这就是最早的谱牒文化。当氏族社会解体后.随着国家的产生及王位封爵世袭制度的确定.封建宗法的士族门阀及血缘观念也愈益强烈.  相似文献   
39.
中国古代有续修家族谱的传统,乡村多以姓氏划分,秩序的维护也靠各族德高望重的族长来维护,形成了独特的谱牒文化。地方志与谱牒本是同源异枝、相互依存的文化形式。新时期方志承载着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地方志应充分利用这样的历史契机,走进千家万户,以助于功能发挥。以姓氏为单位,开展民众道德文化建设,实现方志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助推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40.
明代徽州家谱的编修及其内容与体例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瑞 《安徽史学》2000,(4):23-27
明代是中国谱学发展史上一个崭新的时期,该时期徽州地区家谱编修较前代更为频繁,内容与体例方面有较大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本文拟对此作一论述,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一、家谱的创修与续修 明代徽州家谱的名称繁多,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大致有宗谱、世谱、族谱、家乘、会通谱、统宗谱、支谱、房谱等称谓。从中国谱牒发展的历史看,宋以后修谱的宗旨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此前家谱作为官吏铨选和巨姓望族婚姻门第参考的依据作用已逐渐丧失,编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