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秦淮灯彩是我国传统灯彩艺术的一个重要流派,其制作集中国传统的编扎、绘画、书法、剪纸、皮影、刺绣、雕塑等手工技艺于一体。秦淮灯彩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六朝。自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倡导元宵灯节活动以后,秦淮灯彩艺术得以迅速发展,出现“家家走桥,人人看灯”之景象。1985年以来,一年一度的名扬海内外的秦淮灯会和灯市,使灯彩这一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得到恢复,得到了从形式到内容的全面提升。1996年,秦淮区获“民间艺术(灯彩)之乡”美誉。2008年“秦淮灯会”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2012年“秦淮灯会”启动申报“世界非遗”。历史上的秦淮灯会,主要分布在南京秦淮河流域。秦淮灯彩的传承人大多也就生活在秦淮河两岸。其中,陆有昌便是国家级“非遗”秦淮灯会传承人,出生于1944年1月,中专学历,南京江南龙灯厂厂长、总工艺师。1954年他跟随父亲学做荷花灯、飞机灯等十多种传统的秦淮灯彩。2006年扎制的莲花灯入选国家特种纪念邮票。  相似文献   
52.
四川幺妹灯     
每到春节期间,四川蒲江一带都有说唱幺妹灯闹新春的习俗。其时,打扮妖娆的“幺妹子”和扮相滑稽的“花鼻子”在一阵鼓乐声中粉墨登场,通俗易懂的说唱,风趣幽默的表演,逗得前来观看热闹的众乡亲是一个个地捧腹大笑,前仰后合。  相似文献   
53.
刘浩 《江淮文史》2005,(6):105-113
解放前,合肥市的戏剧、曲艺界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民间状态.全市仅有的两家剧院均是竹梁草顶、破陋不堪;艺人们社会地位低下,生活窘迫,处境悲惨.  相似文献   
54.
央西 《中国西藏》2002,(6):26-28
自1986年起,杨恩洪先后9次踏上青藏高原,到西藏、青海、四川交界的果洛、玉树、昌都、那曲、甘孜等盛传《格萨尔》的地区进行调查.有计划地向民间艺人寻访采录,与他们倾心交谈,结为莫逆和忘年之交。每到一地,她这个会说藏话的汉族女学.总受到当地群众的热情欢迎。通过长期艰苦的田野作业.对于《格萨尔》艺人和史诗部数.她统计出:  相似文献   
55.
贵州曲艺始于何时,史书尚无确切记载,从考古工作者70年代在黔西汉代古墓中发掘出的说书陶俑推断,贵州至少在汉代便有了曲艺的存在。清末,贵州洋琴、青岩唱书、黔北草书已经成熟。光绪二十年,以王石青、蒋发三、丁小瑞组织的“三友社”洋琴演唱班影响最大,遍及全省。民国时期,贵阳出现了由桂百铸组建的“百蕙堂”洋琴演唱班,他们操琴技法熟练,演唱音色悠美,为洋琴演唱的最高水平。“百蕙堂”位于贵阳民权路,传统的青瓦木结构房屋,石板铺就的小院,配有两扇腰门的宅门,均透出浓浓的贵阳民居的地方特色。1939年,遭受日机轰炸后的贵阳城满目苍痍,市井箫条,唯“百蕙堂”的演唱给贵阳带来些许生气。他们演唱时从不关大门,任过往行人驻足围观。一天,他  相似文献   
56.
青阳腔,又名池州调,是明代中叶继四大声腔之后,南戏在池州府属青阳县一带融汇佛俗说唱、俚歌俗曲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经过不断发展而形成的戏曲剧种。青阳腔一经形成,就以其极大的包容性和强劲的生命力而成为明代中后期最有影响力的声腔剧种之一。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  相似文献   
57.
2008年7月30日至8月30日,"格萨尔千幅唐卡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由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58.
蒋法武 《江淮文史》2008,(6):131-151
2004年,我曾和陈敬之、王考千两位花鼓灯老艺人促膝神聊,长达数日。时值隆冬季节,窗外雪花飘飘,室内茶香缕缕。老艺人且说且唱且舞,声情并茂。鼓声从遥远的年代悠悠飘来,令我应接不暇……  相似文献   
59.
北野武的3本小书《毒舌北野武》、《浅草小子》、《向死而生》好不容易在国内出版.却半句也没有谈到电影。他批判日本社会的乱象,讥诮人性的阴暗,有时太气急败坏而顾不得讲理,南着性子发展到肝火直线上升。  相似文献   
60.
藏族学者旺秋所写的《在漂泊的生活中——介绍<格萨尔>说唱艺人桑珠》一文里,有这么一段生动的记述,我摘录如下: “有一次,他一个人跑到山上去打猎,当爬到山腰时,天下起了毛毛雨。他找了一个躲雨的山洞,躺在那里。不一会儿进入半睡半醒的蒙眬状态。这时在眼前出现了许多谜一样的东西。桑珠带着恐惧的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