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杨国选 《文史博览》2009,(12):34-34
朱德和彭德怀,不仅是战争年代的总司令和副总司令,也是十分亲密的战友和兄弟。 朱德,在他的几个外孙眼里是一个慈爱的人;在党内,朱德是有名的厚道人,即使在“文革”最严酷的时期,小学语文课中“朱德的扁担”被改编成“林彪的扁担”,朱德也只是诙谐地笑道:“扁担可以先借给他用几天,迟早还是要还的嘛。”  相似文献   
42.
温秀娜 《神州》2012,(18):312-313
传统的拼音教学,学生机械地记,枯燥地读。教师的指导仅仅体现在领读上。教学十来年,我总结出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思考、去创造,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43.
李占起 《神州》2012,(18):242-242
什么样的语文课才能算是一节好课呢?我认为要上得朴实,课文读到孩子的心里,训练练到孩子的心里,孩子得到实惠,就是好语文课。  相似文献   
44.
刘路军 《神州》2012,(28):81-81
语文课的教学活动中,表演与语文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它对学生语文基本素质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只要给学生表演舞台和机会,就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下面我谈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感受。一.通过表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正常思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如果在教学中,合理地安排表演,就会使学生的兴趣大增,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活跃的课堂气氛,无论是教者还是学者都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当中去,真正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从中学生的生理发育情况来看,其抽象思维并不比形象思维强。有很多学生无法深层次地感悟课文的实质和内涵,品  相似文献   
45.
无忌 《神州》2010,(11):23-25
每个国家都商自己的文学经奠,但经典可并不是每个国家选取语文教材的唯一标准。美国人将流行文学引入语文教材,法国人考虑引进电影,德国人强调公民教育……“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只要出于教化目的,同时有助于塑造完整的灵魂和独立的人格,就是成功的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46.
庞海霞 《神州》2012,(4):62-62
本文通过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感悟及教学经历,提出“以读辅讲,读讲结合”、“以点带面,点面兼顾”、“以练促学,练为学用”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目前诗歌教学中的被动局面,同时也符合语文教改的要求。  相似文献   
47.
焦秀英 《神州》2013,(19):60-60
据我所知。时下绝大多数的语文课枯燥、乏味,教师照本宣科地教,学生味同嚼蜡地学,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教和学严重地脱节,两者毫无激情可言。  相似文献   
48.
炎文 《中华遗产》2013,(10):16-17
汉字听写,是小学生语文课上最常见的方式。然而最近竞有电视台拿它来做节目,如央视的《汉字听写大赛》和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且收视率奇高,甚至不输于现在充斥荧屏的各种“好声音”。  相似文献   
49.
进入初中我是1973年在武汉市就读的初中。当时中学有两套学制:两年制初中三年制高中和三年制初中两年制高中。因为统一学制(三年初中)需要,小学毕业后,我们年级留在了原校上初一,称为“带帽子”初中。新任班主任谭老师是语文课老师,她安排我担任了语文课代表。谭老师对同学要求严格而且直率,对迟到学生采取“罚站”,即让大家站在教室门口上课。迟到从小学起就是我的老毛病,因此少不了挨罚。那时学校对学生衣着打扮要求很严,不允许“奇装异服”。有的同学穿喇叭裤上学,在学校大门便被堵住,将裤管剪破后,回家换装才能进校。  相似文献   
50.
正一除了简单的识字课本(类似于鲁迅小说《孔乙己》中提及的那种用以传授"上大人孔乙己"的读法、写法的初级读本)外,在中国封建时代,基本上没有一本真正的母语教材。正所谓"文以载道",在中国传统文人眼中,文章是用来表达道德、道义、正义、伦理的;同样,那些用以表达道德、道义、正义、伦理的文章,亦可以当作语文教材来读。所以,在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除识字、习字外,儒家经典基本上就充任着母语教材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