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陈蕾 《成都文物》2004,(4):55-56
在新津县文物管理所陈列室内,陈列着1952年李澄波先生捐赠的一批清代、近现代字画。李澄波,名天根,号文湘,生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原籍双流县马家寺,后迁新津县中兴乡(兴乐乡)。28岁中秀才,旋补廪生。民国元年,李任成都《大汉国民公报》主笔,后因四川各派地方势力斗争激烈,  相似文献   
22.
黎虎 《安徽史学》2004,(3):104-105
拜读了耿云志先生的大作<黎昔非先生与〈独立评论〉>①之后,感到其中与我个人有关的一些事实有说明、澄清的必要,谨请借贵刊一角惠以刊布.一、文章说:"最近,昔非先生的哲嗣,北京师范大学的黎虎教授突然来信并寄一包复印的材料,要我为纪念其先父百岁诞辰写一篇文章,而且题目都给我定好了,就叫做<黎昔非先生与〈独立评论〉>."所称"题目都给我定好了,就叫做<黎昔非先生与〈独立评论〉>",并无其事.  相似文献   
23.
学界一般认为明代是壁画发展的衰弱期。于美成《20世纪中国壁画研究》(《文艺评论》2004年第3期)指出:“明清以后(壁画)逐渐衰落。进入近代,一片空寂景象,壁画出现一个历史的断层”。宗世英《壁画的时代性》(《松辽学刊》2002年第5期)云:“明清时,墓室壁画更是衰落,多为民工匠人之作。明代的寺观壁画以北京法海寺为代表,此为宫庭画师之笔。”在这种理论背景下,明代壁画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也就可以理解了。  相似文献   
24.
方纪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大家.在文学的前沿阵地,他几乎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他的大量的诗歌、散文和文艺评论.……  相似文献   
25.
孙春平,当代满族作家,1974年发表学作品,以写作小说为主,本综合评论了孙春平的创作思想、原则和其小说的突出特点。章认为,孙春平的小说最为鲜明的特点是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在各种学流派兴起之际,孙春平能够坚持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是难能可贵的。同时对孙春平强化小说的故事性、生活性和对和谐的美学追求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论述。孙春平之所以能够在坛上引人注目,正是因为他在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际,表现出了智慧、勇气和艺术水准。  相似文献   
26.
唐湜 《文史月刊》2002,(2):23-26
1950年印出我的评论集《意度集》后,我寄了一册给健吾先生的清华同窗钱钟书先生,他回信说:“你能继我的健吾(刘西渭)学长的《咀华》而起,且大有青出于蓝之慨!”健吾先生比钟书先生在清华外文系高一、二级,他称健吾先生为“学长”,是名副其实的,说我能继健吾先生的两本《咀华集》而起,对我已是十分抬举,说“青出于蓝”就是太过誉了!  相似文献   
27.
章学诚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史学评论家,又是方志学的奠基人。他的学问相当渊博,在学、哲学、谱牒学和教育学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名学。他到41岁方中进士,但却从未做过官,因此,他的一生是在艰难困苦中度过的,  相似文献   
28.
“美景原来非静止,风光飞度万山头”。我读徐里油画之余,心中不禁触动起徐志摩名句,认为借用他这云游诗意恰恰描摹得正着。  相似文献   
29.
诗词的吟唱     
诗词是一种声韵学,诗词是和吟唱孪生的。在汉唐时,诗词是配音乐的,供人吟唱。吟唱艺术,是我国诗词园地中一枝奇葩。曾有人说:创作、评论、吟唱是振兴中华诗词的三只翅膀,惟有创作才能繁荣;惟有评论才能鉴别;惟有吟唱乃能传播。通过吟唱使人体验诗词的声情美。吟唱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吟唱是诗词艺术的再创作。  相似文献   
30.
于晖 《文物天地》2023,(S1):85-90
西安博物院推出的原创展览“长安有故里——丝路少年长安行”从馆藏唐代三彩腾空马入手,延伸虚构出一个西域少年远赴长安追梦的精彩故事,通过少年的视角,展现异乡来客对大唐的文化认同,再现长安都市的万千气象。展览意欲呈现“小人物”眼中的“大时代”,是其在叙事方面的独特之处。“长安有故里”带给我们的是对当下博物馆展览主题日渐宏观化趋势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