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藏族居住化的历史十分久远。考古资料提供的确凿证据表明,远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藏族的民居建筑便有了相当的发展和较高的水平。昌都卡若遗址共发掘出房屋基址28座.有圆底房屋、半地穴式房屋和地面房屋三种类型。卡若遗址房屋建筑是藏族民居建筑的滥觞。在其后几千年的演进中,藏族的民居不断得以发展、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我对郑和环球航行新说的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月4日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说。英国业余历史学家孟席斯将于3月15日报告他的研究成果:郑和早于哥伦布到达美洲并进行了人类首次环球航往。此后.众多媒体相继转发了这一消息,把新闻炒得火热。但3月15日以后。媒体虽报道了报告会的情况,却并未披露更多有说服力的证据。因此.在未  相似文献   
13.
找到了上面二个证据后,我还意犹未尽,我找到了一些其它的有关资料,它们也同样能说明这个实际上很简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出于严格的安全考量,审慎的欧盟和日韩等国对转基因作物的生产和进口设置了重重限制。不过,由于反对者无法提供证据证明转基因作物有害,所以美国和中国一向倾向于推广转基因作物.  相似文献   
15.
社会进化的考古学证据 社会文化进化的研究始于19世纪中叶。这些研究难免立足于世界各地有限的民族志轶闻。早期进化论者(如摩尔根、斯宾塞和泰勒)提出过诸如“蒙昧”、“野蛮”和“文明”等术语。  相似文献   
16.
对比旧法广西,新法的不少地方,例如非法证据排除、律师阅卷会见权、证人出庭等问题甚至还有相当进步。引发热议的关键原因在于,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变迁,人权保障在意识形态方面日渐深入人心与国家在打击犯罪方面形势愈来愈严峻之间形成的深刻矛盾  相似文献   
17.
李武 《黑龙江史志》2012,(2):44-45,55
口供是一种很古老的刑事证据,它是我们了解案情与定罪量刑的重要依据,但实践中人们对于口供往往过于倚重并导致刑讯逼供。考究古代口供制度的发展历史、形成原因,并以史为鉴,树立一种正确的口供观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马匹是和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动物之一,作为人类驯化的一种自然力量,对人类生活和文明进程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柴尔德生前十分关注考古遗址中的马骨研究,在他的《告别辞》中,他特别呼吁考古学家加强对马骨的研究。在得知河南辉县发现了车马坑后,他还特地给中国历史博物馆的王振铎写信,详细询问马车的形制。布鲁斯.特里格提到,马可能是在中亚驯化的,然后与马具一起传到世界各地。然而,这个传播过程目前仍不清楚。马在我国商代就已引入,到春秋战国,马车和骑乘已经成为贵族和军队的常用运载工具,这个过程非常值得研究。目前我国学界对马的作用大致集中在马具和轮车,对马骨本身的研究似乎还比较薄弱,原因可能是缺乏比较系统可靠的鉴定方法。本文从分辨马衔对牙齿和齿隙的损伤来了解马匹的役使,为从马骨证据来了解马的使用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文章认为,使用马衔会对马的第二下臼齿前缘以及齿隙造成损伤,表现为下第二前臼齿前角的磨蚀、前缘釉质和齿质的带状暴露,在下颌的齿隙部位则会造成骨骼的磨蚀和新骨的形成。人们甚至还会刻意锉去下第二前臼齿的前角,使马在套上马衔时比较舒服。但是,为了和马牙的自然损耗相区别,在分辨马衔磨蚀时,需要检视这种磨蚀是否与上第二臼齿的咬合对应,马匹是否患咬合不正等等。同时还要考虑马衔质地以及役使的方式和强度等因素。我国考古遗址中出土的马骨也很丰富,值得我们仔细研究。结合马具和马车遗存,可以深入了解马在我国历史上的作用和驾驭方式,提高动物考古在社会文化信息提炼上的能力。本文中译因篇幅所限而略去了许多统计表格和一些照片。  相似文献   
19.
浅析电子证据立法——以刑事诉讼领域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紫君 《神州》2011,(4):97-98
随着高科技犯罪案件日益增多,电子证据已然成为处理网络系统犯罪案件的核心。然而,电子证据立法及其证据规则的缺失与滞后,使得电子证据在司法实践中出现无所适从的局面。要解决电子证据证明力的问题,就要在肯定电子证据独立的法律属性基础之上,单独立法加以规制。本文拟从电子证据的理论层面入手,进行分析,逐步深入,对电子证据的法律归属进行定位,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并结合我国司法实践,对电子证据立法及相关问题作出初步探讨.以期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旅游纵览》2011,(5):26-26
<正>有很多事情,我们可以用科学理论完美地阐释;还有很多事情,我们无论如何也没办法解释,哪怕仅仅是猜测,也都往往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撑让人们信服。就像下文中提到的这些地方,大津巴布韦的石头城,复活节岛的巨人雕像,特奥蒂瓦坎的太阳和月亮金字塔,英国的巨石阵等等,它们作为人类的文明古老遗存,默默地伫立了千百年之后,留下了一个又一个谜团,让人们猜测不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