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8篇
  免费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国民族政策之研究——以清末至1945年的“民族论”为中心》(以下简称《中国民族政策之研究》)是日本学者松本真澄历经多年研究,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撰而成。该书于1999年由日本多贺出版社出版,2004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了鲁忠慧翻译的中文版。  相似文献   
52.
对所见《新入诸儒议论〈杜氏通典详节〉》版本特征进行描述,发现书间避宋讳,且多用省简字和俗字;宋代帝号前均有抬头;纸糙色黄,为元代印书多用之梗棒纸,认为所见本应为宋刻元递修本。  相似文献   
53.
观点     
《陕西史志》2004,(1):62-62
  相似文献   
54.
55.
水上游三明     
《福建旅游》2004,(10):29-31
三明是一座秀丽的山水城市。方圆229万平方公里,拥有十二个县市区,人口267万。斑竹溪电站建成后,市区内长达20多华里的河段形成一片湖水,构成了山水城市特有的钟灵毓秀。  相似文献   
56.
文章认为,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是其国内族群文化观对国际政治格局的解读,体现出其“文化一元”论在国内族群文化观和国际文明观上的统一。亨廷顿的族群文化观源于美国族群理论中的“盎格鲁一撒克逊优秀”论,在美国国内,他主张用以盎格鲁一撒克逊族群文化为代表的“美国核心文化”同化其他移民族群的文化;在国际上,他强调不同族群文化的难以调和性,并在理论上将其“美国核心文化”论演绎为“西方核心文化”论,为美国的国际战略确定了根据文明差异划分敌友的原则。  相似文献   
57.
历史哲学是对人类理智事业中一个独特领域 (人类历史而不是自然史 )的哲学研究。由于历史具有“历史”和“历史学”两种含义 ,故而有思辨的与分析的两类历史哲学。2 0世纪 ,思辨的或实质的形而上学的历史哲学式微 ,批判的或分析的历史哲学蔚为大观。与这种二元划分不同 ,历史哲学还分为“可臻完善论”(perfectibilism)和“千禧年论”(millenari anism)的历史哲学。二者都相信进步的观念 ,都属于思辨的历史哲学。本文探讨了杜尔阁、孔多塞的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58.
南宋学者王应麟在文献学领域成就显著 ,受南宋理学思潮的影响和南宋灭亡这一现实因素的刺激 ,对于历史与社会也有诸多颇具价值的认识。这在他的《困学纪闻》一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书中王应麟寓议论于考证 ,对于人事、天命与历史变动的关系 ,维护封建社会秩序 ,以及教化、风俗与王朝盛衰的关系等三个方面 ,阐发了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59.
明清时期的中朝关系一般被视为典型的朝贡关系,但在文化心态上,朝鲜一直采取尊明贬清的态度。朝鲜把明朝看成中华的化身,把满洲看成夷狄,明朝灭亡以后,朝鲜以“小中华”自居,因现实政治的需要,朝鲜大肆宣扬明朝的正统,贬斥清朝的正统。朝鲜以宋时烈为代表的性理学家,以朱熹的思想为基准,形成了以尊华攘夷为中心的华夷观作为他们处理与清朝外交关系的准则。他们对于正统论的论述,依从朱熹的思想,且只关心中国历史上王朝的正统性,而不关心其本国历史上王朝的正统性。这是朝鲜后期儒家性理学思想的一大特色,也是其尊明贬清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0.
从张家山汉简《具律》看汉初“爵论”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爵位是汉代法律量刑时的一个重要标准,爵位的有无与高低决定着刑罚的减免与否。本从张家山汉墓竹简《具律》篇中有关内容出发,结合其它出土竹简及相关史料来讨论汉初“爵论”制度在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中的表现,并通过与秦律作比较来探讨其变化与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