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1篇
  免费   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11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说起曾宪溥先生,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说起《死屋手记》,便众所周知了。而曾宪溥先生正是人文版《死屋手记》的译者,也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俄语翻译家。《死屋手记》是俄罗斯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期发表的一部最重要、最有影响的作品,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以冷静、客观的笔调记述了服苦役期间的见闻。  相似文献   
12.
五脊六兽     
何婷 《神州》2015,(1):55
前不久有一部独立制作的电影《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还在放映,讲的是上世纪80年代末,一群闲得难受的北京孩子,在时代的变化与对未来的迷惘中无意间遇到命运转折点的故事。刚看到这电影名字的时候,很多人都会问,"五脊六兽"是什么意思。此片改编自郭思遥小说《那些人五人六的日子》,从小说名和内容介绍就可以看出这个词的两个意思,"人五人六"及"闲得难受"。  相似文献   
13.
14.
在地方志各个叙事单元中,记述的部门倾向以及虚浮、粗放、流水账倾向是较为常见的几种倾向。这些不当倾向的出现,有篇日设计和资料收集等方面的原因,也有受到学术浮躁不良风气影响的原因。这些不当倾向致使地方志中出现视野狭窄、资料性不足、著述性差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地方志的质量和品位,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正>我省有些县续志设置了“体制改革”编。对“体制改革”编的编写进行研讨,有助于明确体制改革的记述内容,掌握恰当的记述方法,提高编写质量,更鲜明地体现时代特点。研讨的内容是很多的,本文仅就体制改革编的记述内容谈点意见。  相似文献   
16.
张仲民 《史学理论研究》2007,101(2):146-154
初看娜塔莉.泽蒙.戴维斯著作的标题———《档案中的虚构———16世纪法国司法档案中的赦罪故事及故事的叙述者》,①敏感的读者或许会以为:该书讨论的是档案史料的价值和辨析问题。其实不然,该书的目的并不在于此。戴维斯书名中的“虚构”(Fiction)实际上是指“虚构的故事”或“小说”的意思,这可以从作者的“夫子自道”中得到佐证:“每当我展读这些赦免的皇家文件———法国的档案中充斥着它们的身影———我对于这些文件内容的文学品质感到惊讶,或者,我应该说,它们的‘小说’品质。我的意思是它们的作者们将犯罪的事件形成至一则故事的程…  相似文献   
17.
<正>图是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今志书对图的运用皆有之。图具有很高的存史价值和利用价值,在新方志的编纂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图与文字相比,具有直观性强和信息量大,且文字所不及和无法替代的作用。正所谓“一图胜千言”。随着现代成图技术的提高,图的形式和种类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表现形式和内容越来越丰富,这为新方志  相似文献   
18.
邓秋玲 《收藏家》2007,(12):53-60
中国人使用铜镜有近四千年的历史,直到清代铜镜才逐渐被西方传入的玻璃镜所取代。中国早期的铜镜发现不多,到战国铜镜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青铜的合金成分已达到最佳配比,如当时的楚镜,  相似文献   
19.
陈同乐 《文物世界》2007,(1):60-64,67
博物馆陈列艺术的用光和照明是根据陈列内容、展品性质而设计的。其用光设计总的要求,是调动一切艺术手法,追求完美的艺术形式。从风格上讲多为沉静、安详、平和。从形式上讲可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20.
乞丐改诗     
陈兴中 《文史天地》2007,(10):51-51
清人徐时栋《烟屿楼笔记》载有这样一则趣事,一天,一个在学馆中授徒的教书先生,课余之时,萌生感慨,写了一首题为《咏薄粥》的诗,他写道:撮米烧成粥一瓯,北风吹去浪悠悠;手持好似菱花镜,照见楼台在上头。教书先生很是得意,摇头晃脑一吟三叹。此时,一个乞丐正巧路过,听了先生的吟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