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顾颉刚"疑古"的志业源于1920年至1923年间他与胡适、钱玄同有关辨伪的讨论。在这长达3年的讨论切磋中,顾颉刚完成了由辨伪到疑古的转向,走上了自己独特的新史学之路。这不仅基于胡适等人的因势利导,还特别得益于顾颉刚本人对中国传统学术资源的独特理解和巧妙运用。他运用"疑古"的眼光全面审视宋儒、清儒的疑古辨伪成果,找寻到崔述和康有为两大思想库,并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二者疑古的成绩与手段融为一体,推陈出新,最终成就其疑古学说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与方法,即"层累说"。  相似文献   
132.
徐元诰《国语集解》,网罗各家之说,于读《国语》者甚为便利,可称当前《国语》校注本之最佳者。然其中亦有可商榷、补充之处。今就可商榷、补充之处,成札记数条,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33.
论古史重构     
近年大量宝贵简帛材料的面世,为古史重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以五帝时代为中心的古史建构与重构,是古代中国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20世纪疑古思潮所疑所辨的重点所在。可以预见,新世纪学术的重大发展之一应当就是科学考古对于古史重构的推动。这方面的科学考古既包括田野考古,也包括对于地下出土的文字资料的整理与研究,甚至还包括精神考古。  相似文献   
134.
《四库全书总目·墨子提要》称《墨子》“尚存六十三篇”,与宋《中兴馆阁书目》所称“六十一篇”不合。实则《四库全书》本《墨子》旧文仅存五十三篇,另十篇纯属子虚乌有。不仅今传之明清诸本如此,即使在宋代也是一样。《总目提要》因误解《墨子》阁书提要所言“此本所列篇数……与《汉志》合”以及《中兴馆阁书目》所称“自《亲士》至《杂守》为六十一篇”之原意,遂妄生出一个“六十三篇”的本子,而其所推比宋本反增二篇之故亦成无根之谈。  相似文献   
135.
《三国志》日译本作者给我们提供的范例之一,就是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严谨学风。本文对日译本提出的二百四十处疑问,结合前人及时贤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初步的辨析工作。文章主要围绕日译本作者提出的、尚未引起国内学者重视的内容展开论述,这之中有些能够解决的,也有尚待方家赐教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36.
王鑫义 《史学月刊》2007,(3):114-120
颜师古撰《汉书注》曾取义于颜游秦《汉书决疑》。然而,颜师古却没有将《汉书决疑》列入参考书目,撰书中亦未称引。其学术失范行为受到了清代学者的严厉批评,但迄今学者未曾就《汉书决疑》佚文与《汉书注》进行全面的比义研究。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就《汉书决疑》的19条佚文与《汉书注》的相关注文作逐条比义,可以发现颜游秦的15条注文被颜师古完全采纳或基本采纳,占今所能见颜游秦佚文的近80%,故后人谓师古注尝窃采游秦义为不诬。但瑕不掩瑜,师古注比游秦《决疑》丰富得多,是一部较为系统、全面的《汉书》注本。  相似文献   
137.
姚际恒的《诗经通论》是清初疑古派《诗经》学的代表著作,姚氏以文学的眼光涵泳《诗》篇,用疑古的态度寻绎《诗》旨,在清代《诗经》学上独树一帜,对崔述、方玉润等学者有很大的影响。但是,该书也有一些弱点和不足,需要辩证地分析。  相似文献   
138.
清代學者錢大昕曾纂次古今文人生卒年壽之可考者,爲《疑年録》四卷。其後賡續之作紛出,姜亮夫先生嘗撰《六續疑年録》,後經擴充,增補修訂,易名曰《歷代人物年里碑傳綜表》。其書後出,蒐羅最富,查檢甚便,爲學者治史必不可少之書。惟歷代人物,衆如繁星,其偶有違失,固不害爲名山盛業;訂訛補闕,正後學者之責也。本文專就其書清人生卒年歲有疑誤者,辨正是非,凡舉正五十五事。  相似文献   
139.
时下学界对“疑古”思潮的反思,仍大多局限在“疑古”派的某些早期的观点和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破坏上。这是作为“意识形态”的“疑古”思潮,只是它的一个层面。本文认为,从《古史辨》第一册到第二册之间,面对考古发现和新材料不断涌现的挑战,“疑古”思潮发生了一个重要的转向,即从意识形态的思想冲击到学术典范的建立,从而把它的视角主要集中在人们观念中的“上古”。《古史辨》第三册反映了顾颉刚“疑古”方法论的逐步完善,回到文献考订后,“层累造成古史”理论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140.
夏的夜晚     
正我最爱在农村感受夏的夜晚的舒适与沉静了,一边做游戏,一边欣赏那美丽迷人的暮色,让人心旷神怡。萤火虫是夜晚最常见的了,提着盏小灯笼天使般给人以希望和安慰。调皮的我们空手一扑,把捉来的萤火虫按在脚底,使劲一划,萤黄色的一条细线呈现出来。大人们总是笑着说我们太残忍,怎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