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3篇
  免费   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我国社会发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历史研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大进展。史学理论研究是新时期史学发展的先导,为了推动我国史学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加强当代中国历史科学的理论建设,本刊拟分两期发表部分学者的笔谈,以期引起学界同仁和社会各界读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2.
春秋之时,史学作为学科远未形诸事实,然孔子历史思想与史学意识则多有表现。孔子伦理观念中蕴含着对人类社会共同体的认识;其以天人、古今、有道无道、文质等相对概念分析概括历史的变化;认同礼乐制度的不断完善,视其为人文的核心;重视君主及其道德在历史上的作用;敬鬼神而远之,以考量历史及其过程的途径去体贴天命,透散出历史理性;以文化传承者自任,整理、保存并阐发典籍;总结历史,以为救弊方案,体现出明道经世的史学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3.
一代史学宗师陈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革命报人” 陈垣青年时代生活在故乡新会和广州。中国近代,广东成为中西文化交流最早地区,陈垣说:“广州滨海,得风气之先”。林则徐、张之洞督两广,提倡文化,引进西学,设书院,译书报,岭南风气大开。广州又是康有为、梁启超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基地,陈垣在广州求学时,受康有为万木草堂弟子的影响。广东又是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活动十分活跃的地区,反清思潮极为高涨。在这种政治文化环境熏陶下,陈垣青年时代就胸怀爱国救国之志,积极参加当时如火如荼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相似文献   
104.
改革开放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国史研究的理论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倡导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深化共和国史研究,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中国当代史研究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唯物史观科学性的重申能够保证当代史学批评和21世纪共和国史研究的  相似文献   
105.
汤文博 《安徽史学》2008,7(4):123-124
20世纪以来史学史领域关于章学诚的学术研究成果已经是蔚为大观。学者们围绕《文史通义》,主要从史学理论和学术思想两个方面,对章氏的学问进行注解和诠释。至今学界鲜有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章实斋和《文史通义》。笔者以为实斋先生的文字所折射出的学术思想和他的性情似有内在的联系,其朱陆异同论就是立足于个体——不同人的性情——提出的他对于统一性的儒家之道的理解。因此,  相似文献   
106.
张国庆 《沧桑》2008,(4):146-148
真实性是史学的生命所在,经世是史学的社会价值最主要的体现。求真是经世的前提,经世是求真的具体应用。二者是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07.
《神州》2008,(3):102-102
为了深入发掘我党、我军及共和国历史进程中鲜为人知或尘封已久的红色文化资源,以丰富和补充党史、军史、共和国史的内容;贯彻党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构想和"三农"政策,反映"和谐社会"、"和谐文化"主题。由中国现代史学会红色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举办了首届红色题材、现实题材电视电影剧本评选活动。赛事持续了一年时间,共收到参赛作品130部,经评审委员会有关专家认真评审,现将获得本次大赛优秀作品奖公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8.
1992年9月28日,被毛泽东戏称为"靠乔木,有饭吃",被邓小平赞誉为"中共中央第一支笔"的红色理论家胡乔木在北京三○一医院与世长辞。而就在此前的7月份,他因癌症  相似文献   
109.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anthropology, this article examines a great deal of the biographies of religious figures in Tibetan history, reveals their special way of writing, classification, and circulation. In Tibetan Buddhism, biographies of religious figures are considered as a subject’s demise (lung-rgyun) and have their special meanings. They are the text of the largest quantity in the historical works of Tibet and had great influence on Tibetan historiography. A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their cultural characteristic, historical evolvement and historical influence will help us understand the Tibetan culture in depth.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Shixueshi Yanjiu 史学史研究 (Journal of Historiography), 2007, (4): 67–77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