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2022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他在匡国济世上施展雄才大略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对子女的言传身教。他以坚强的奋斗精神和乐观风趣的博大情怀教育子女:“我平生对于自己所做的事,都能品出味道。什么悲观、厌世,从来没有在我的词典里出现过。”其渊博的学识和健康向上的思想也润泽子女,不仅悉心培养出了三个院士,还缔造出满门才俊的又一个传奇。  相似文献   
12.
我的父母是祖祖辈辈的手工艺匠人,他们是靠自己的技术和双手劳动过日子,他们也没有太多的理论知识,完全靠言传身教,跟师傅学习,实践提高,我父亲1933年出生,属鸡,他13岁就开始随在堆白勒空(西藏地方手工业机构)的爷爷学镶工技术。  相似文献   
13.
人的一生,或大或小,或深或浅,都要受到 社会或他人的影响。在我七十多年的人生历程 中,如果有人问我,什么人对你的影响最大、最 深刻?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耀邦同志!在我 一生的许多关键时刻,耀邦同志用他的言传身 教,潜移默化地为我指明了做人、处事的原则和 道理,支持和帮助我走过人生坎坷之路。  相似文献   
14.
石俊美 《百年潮》2010,(10):75-79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翻阅着滕代远给儿子们的几十封亲笔家书,不禁使人联想到三国蜀汉政治家诸葛亮的《诫子书》。是啊,从古至今,凡是父母,都怀揣着“望子成龙”的梦想,对子孙言传身教,谆谆嘱咐,声声告诫。滕代远和天下的父母一样,他那一封封力透纸背的家书,字字句句彰显出这位开国元勋的深深舔犊情和拳拳报国心。  相似文献   
15.
在前文的叙述和评价中,被论及的每一篇论文、每一部著作都产自于作者之手,拿一部会议论文集来说,意味着这是一个学术群体的创作成果。作者虽然分散于各地,在各自的供职单位言传身教,著书立说,或申报项目,潜心钻研,又或多或少地同既有学术传统的组织形式产生联系,并由此形成了一个个学术圈子及其研究氛围。近年来学者们感慨道,现在的学术...  相似文献   
16.
母亲带我去讨还小人书:雨仍在下,似要停了,却又不停,窗前瑟缩的瘦叶已被洗得绿生生的了。偶尔还闻一声寂寞的蝉吟。我知道的,今天准会有客来敲我的家门一熟悉的 ,还是陌生的呢?我早已是有家之人了。弟弟妹妹们也都早是有家之人了。当年贫寒的家像一只手张开了,再也攥不到一起。母亲自然便失落了家,歇息在她儿女们的家里。  相似文献   
17.
我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异彩。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真真地令我肃然,令我震颤,令我沉思……而长大成人的儿子们和女儿们,做了父母的儿子们和女儿们,四十多岁五十多岁的儿子们和女儿们,我们还能够细致地经常洞察到这一点吗?  相似文献   
18.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世界禁毒先驱。同时,他爱国为民的情怀也始终贯穿着他的从政生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正是林则徐一生的真实写照,这种融入血脉的爱国情怀与他父亲的谆谆教诲及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林则徐之父林宾日(1749-1827年),原名天翰,字孟养,号晹谷,籍贯侯官。岁贡生,一生未仕,以教读为业,主持将乐县正学书院讲席达十年之久。其为人正直耿介,学养深厚,且教子有方。1827年,他携眷由福州启程,本想与儿子共享天伦,不料行至衢州,突染疾病去世。林则徐悲痛不已,遂作《先考行状》。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见面,她说:“你就叫我七妈吧” 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全家都在天津。我父亲周恩寿当时在为我们党做一些外闭工作,主要是跟地下党员厨世昌单线联系,开了一个小货栈,为解放区提供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  相似文献   
20.
刘玉权 《丝绸之路》2013,(20):23-23
我是1959年来到莫高窟的,可以说与段先生相处了50年。这50年可以分三个阶段来讲,每个阶段都有些对我教育比较深的事情。 第一阶段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我在美术组,段先生是美术组组长,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深厚的壁画临摹功底。我因为搞临摹,听周围老同志介绍说,段先生经常在纸上练习线描,最困难的时候在玻璃板上练习。听了这些,我感触很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