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过去的十年里,“全球的”(global)、“全球化”(globalization)“全球主义”(globalism)几个词被如此频繁地和在如此众多的情况下使用,以至于它已不再有一个通用的意义或定义存在。所以当我们论及“全球主义”,尤其是当它成为向决策的一种挑战的时候,就需要对此解释一下。笔首先要排除几个概念。这些概念常常被描述为独特的,近来又被说成是全球的。  相似文献   
62.
詹姆斯·麦迪逊总统对1817年<红利法案>的否决与美国早期宪政和交通革命关系重大.麦迪逊总统之所以否决<红利法案>,乃是因为他认为由联邦政府主持全国交通建设超出了美国宪法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范围,并且他反对国会中众多议员对宪法的"宽泛解释".该否决阻碍了联邦政府在美国早期交通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最终由各州和地方政府以及私人企业在19世纪上半期蓬勃兴起的交通革命中担当了主要角色.  相似文献   
63.
《考古》2006年第9期发表了罗琨先生《利簋"岁鼎"析疑》一文(下简称"罗文"),针对我与何炳棣先生合写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基本思路质疑》一文对利簋的解释,提出批评。罗文首先从分析"岁"字入手,指出甲骨  相似文献   
64.
关于一般进化论和历史特殊论这两种文化演变阐释模式的相对优缺点,在人类学中一直争论不休。近来对原始国家起源的一些解释方法就反映了这种争论。有些学者寻找各类早期国家形成的重大共性,而另一些学者在描述和分析各个国家形成过程的时候,则否认共性的存在,或者认为只是在很抽象的层次上才具有共性。  相似文献   
65.
史学研究是在不同历史背景中发展起来的,其存在与发展无论是对于当时还是现在都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以分析史学研究的历史沿革浅论对当今社会的发展支撑,对于我们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史学研究的梳理对于历史学的学习与发展来说具有一定的知识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66.
白诗脞谈     
本文结合丰富史料,运用内证与外证相结合的方法,对白居易诗中"轻肥"、"夜来"、"早晚"等词语加以探究,提出一些新的释义,纠正了过去的若干疏失.  相似文献   
67.
《人物》2018,(4):28-29
不想做“单身狗”,怎么办?买药时,多往柜台下面看会有惊喜;NBA追求的是“更好看、更赚钱”……在经济学科普作家温义飞看来,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用经济学解释。温义飞本科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学习经济学,研究生就读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方向是经济史,现在是一家工程技术跨国公司的亚太区副总。今年初,他出版了《脑洞经济学》一书,用通俗易懂的经济学知识告诉我们,要学会从成本和效益出发,在生活中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相似文献   
68.
本是在袁珂《山海经校注》一书的基础上,旁罗古籍,并参以出土的甲、金、竹、帛献资料,对其中的《海经》部分的事物、语词作了新的解释,对原经的脱衍讹误及通假现象一一予以订正和指明,同时对《校注》中不正确的说法提出个人的见解。本分上、中、下三篇。  相似文献   
69.
(一) 1992年《广州文博》第2期“药洲风采”专栏里,载李先生《苏六朋药洲品石图小考》一文。作者将画面内容及后跋加以解说和考证,使读者在苏六朋的笔下,得见古药洲的昔日神采,园林人物、水石花光,令人心驰神游,陶然无限,明清以来,在文人学士中形成了一种颇为风雅的时尚,就是每当亲朋好友间游乐、晏饮、送别、贺寿时,往往以诗、书、画相赠?  相似文献   
70.
布鲁斯·特里格  刘岩 《南方文物》2012,(2):180-200,202,179
考古学是用过去的物质文化来复原历史。唯物史观教导我们说,只要学者保持客观,凭材料说话,我们就能获得对过去的真知。在具体操作上,大家则采取了一种经验主义的方法,这就是凭直觉、常识和经验来对研究对象做出想当然的判断或貌似合理的解释。其实,在重建历史过程的另一端——我们如何思考和认识过去,也同样极其重要。这一点因我们以前过于强调唯物主义或贬损观念(唯心)主义而受到不当的忽视,将探讨主观感知对研究的影响看作是一种唯心史观的表现。但正是西方学者具有不断反思主观意识在认知过程中存在偏颇的传统,才促进了科学进步。意大利学者埃米利奥.贝蒂对解释学的主客观问题提出了深刻的洞见,认为只有当解释者的主观性能够透入解释对象的外在性之中,才能获得客观的认识,否则解释者只不过是把自己的主观片面性投射到解释对象之上而已。英国考古学家和哲学家柯林伍德也指出,探索过去不只取决于探方里出些什么东西,也取决于我们想解决什么问题,即使对客观现象最简单的感知也只能来自于观察者脑子里固有或习得的概念。人们无法感知自己经验之外的世界。因此,对考古学家来说真正有意义的东西只是他们脑子里的想法。这便是我国不少学者只认可类型学和地层学是重要的问题,其他都无足轻重的原因。在本文中,特里格教授介绍了欧美考古学与认识论的互动,分析了考古学家几种不同的认识途径,对考古学不同偏好的认识论进行了剖析,他还从认知进化的角度讨论了实证主义、观念主义与现实主义认识论的发展。最后,特里格强调了想象对考古学阐释的重要性,它可弥补科学实证方法在探究人类意识上的无助。虽然科学与想象截然不同,但是除非考古学培养创造性的想象力,否则它将无法作为一种科学探索而蓬勃发展。这篇文章对于相信凭材料说话、或忙于田野工作无暇思考各种问题,或执着于类型学单一思维的考古工作者,是值得细细阅读和反复品味的一篇好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