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5篇
  免费   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孟京辉在后台大发雷霆,"二楼后排观众,买的是最便宜的票,很多家庭的父母为了陪孩子一起看戏,只买得起那个价位。那是我们最可爱最忠诚的观众,他们听不到,我们就对不住他们!"  相似文献   
132.
除了一些特展外,中国的博物馆大多是“门庭冷落车马稀”,与国外博物馆的情形,有天壤之别。中国人为何不愿意走进博物馆?有一位观众回答了这个问题:博物馆总是给人一种庄严、神秘的感觉,走进去难免有距离感。  相似文献   
133.
宁夏是一个重要的移民地区。所谓移民,就是某一地的原住民众向另一地迁徙,在迁入地重建新的家园。移民一般分为四种性质:其一是国家行动、政治行为.它往往是带有强制性的有组织和目的地的殖民和迫迁。如我国古代对于战败诸侯国的贵族和战俘的异地安置。其二是因天灾人祸引起的自发、无序的人口盲流.也称为流民、难民。  相似文献   
134.
冯娟  罗静 《人文地理》2013,28(5):81-86
我国进入快速城市化发展时期以来,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动下,各类村镇主体的空间行为能力逐步增强,在其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不理性的空间行为,在农村地区引发出诸多的空间问题。本文以各类村镇主体(农村居民、企业、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地方政府)的空间行为为研究对象,运用博弈理论深入分析各类不良空间行为产生的根源,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公共政策建议,以期改变其博弈规则,从而有效引导和规范各类村镇主体的空间行为,优化村镇空间。  相似文献   
135.
居民的行为是社会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对环境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遏制环境退化,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仅取决于政府,同时与公众的环境态度和行为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环境态度是否会影响人们实施环境友好行为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研究采用在海口市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居民所持的环境态度对其环境友好行为意向的影响。采用"新生态范示"量表(NEP)测量居民的环境态度,并根据环境态度倾向,运用K-Means聚类法将居民划分为近生态中心主义者、近人类中心主义者,在此基础上,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了持不同环境态度者在环境友好行为意向与认知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6.
时空间行为研究为透视中国城市转型与发展提供了重要视角,但已有研究对中国西部城市关注较少、未能形成反映西部城市特色的结论。选取西宁市作为案例,基于2013年居民时空间行为调查数据及城市设施分布数据,分析居民时间利用、时空路径等时空行为特征及其与城市设施分布的匹配关系,以此补充微观行为视角下的中国西部城市研究,为中国城市时空行为方法论提供西部城市的验证。主要结论包括:①相比于东部城市,西宁市存在工作活动比例低、平均时长短,早通勤时间延后,午休返家,时间安排灵活等特点; ②西宁市与周边地区间存在具有高原地区特色的跨城市通勤和休闲行为; ③居民活动分布与城市设施布局存在一定的空间错位。  相似文献   
137.
本文从制度嵌入性视角分析旅游者的亲环境行为,发现无论是正式制度还是非正式制度,都会对旅游者的亲环境行为产生限定范围与边界、影响方向、限制理性程度等方面的影响,且制度嵌入的强度越深,对旅游者亲环境行为的影响越大.制度嵌入的强度既可能与旅游者的亲环境行为呈正相关,也可能存在负相关关系.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对旅游者亲环境行为...  相似文献   
138.
以桂林七星公园为案例地,采用因子分析凝炼了映象认知维度成分,验证其符合功能-混合-心理的变化趋势。其中,功能成分体现在对旅游服务及设施的感知上,混合成分体现在对自然资源环境、历史文化环境的感知上,心理成分体现在对地方社会环境的感知上。通过构建结构方程,发现对地方社会氛围的感知对于情感映象有正向显著的影响;旅游服务及设施对游客满意度具有最显著的影响,自然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环境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在满意度对行为意向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条件下,认知映象各成分对游客行为意向产生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39.
避难行为活动的高效开展是避难空间产生并进行合理布局的根本动因。居民自主的避难行为具有有限理性的属性,其特征是避难空间布局的重要依据。老城区的避难资源缺乏是各地的共性问题,在避难场所规划布局的工程实践和相关研究中,缺少对避难行为和空间的相关性的研究。本文以南京老旧住区为例,系统研究了居民选择紧急避难地点的空间特征和行为特征,并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了典型避难行为的产生原因;最后,基于对避难行为选择统计分析的结果,提出了未来避难场所规划中应注意的关键原则,研究结论可作为避难场所布局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0.
曾经百依百顺的孩子变得“桀骜不驯”,自己的苦口婆心换来的是学生的不以为然,少年愁绪重重无人识……青春来临,孩子的“叛逆”行为让家长、老师,包括他们自己都很惘然。语言冲撞、行为出格、内心苦痛,这一切是谁之过,怎么办?作为一名班主任,结合自身教育学生的体会,谈谈颇有收效的几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