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0篇
  免费   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312篇
  2012年   358篇
  2011年   254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禁忌,作为一种化现象,远在人类蒙昧时代就产生了,同其他社会化一样,禁忌也是人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禁忌不仅在法律产生前对调节人们的行为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就是直到今天也还影响着人们社会生活领域的许多方面。恩斯特.卡西尔就曾在他的《人论》中说过:“禁忌体系尽管有其一切明显的缺点,但却是人迄今所发现的唯一的社会约束和义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2.
芮国星 《世界》2003,(10):14-15
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或同一区域的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人的思维方式渗透在各个领域,也许你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你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时,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反映出你的思维方式。比如美国学生做事习惯开门见山,但是日本学生却习惯客套:一个美国学生给日本学生写信,日本学生看到信没准就会马上生气,因为美国学生将自己的要求放在最前面,后面才写客套话。  相似文献   
153.
维摩诘经变是佛教美术中普遍而又独特的题材,对中国文化思想乃至艺术精神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从审美的角度结合石窟、造像碑及壁画中有关考古材料,对我国维摩经变从西秦到宋代的嬗变过程进行系统的研究,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对维摩诘经变的影响,充分挖掘该经变中所体现的中国艺术精神的丰厚内涵,从而揭示出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54.
中国是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恢宏的国家。秦汉以来,各个地方撰修的地方志书,积如丘山,浩如烟海,虽屡遭天灾人祸,流传至今仍保存有8000余部,12万卷之多。这是外国史学著作所不能比及的成就。“它纵贯千年历史,横及九州方城,是世界任何国家都无法与之媲美的一枝瑰丽的民族文化奇葩”。它与“二十四史”一起被国际文化界誉为中华史学“双璧”,是世界文明史上卓绝的系列珍品。①美国  相似文献   
155.
属粤中片的客家地区(惠州市、河源市、新丰县),除客家话外,内部还有一种“蛇话”(或称“蛇声”,“蛇”为地方献用字)。最早介绍它的是周日健先生^[1],他在《新丰方言志》中说:“新丰方言有客家话和水源话两种,后又称蛇声。《长宁县志》卷八提及‘开建之始祖,自福建而来则为客家音,  相似文献   
156.
张玉霞 《民俗研究》2010,(1):217-224
民俗是人类古老文化的遗存,孕育并滋养了现代影视艺术。影视对民俗进行了艺术整合,民俗元素不但为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提供了一种独具民俗氛围的生存环境,为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情感化的民俗事象成为一种审美意象参与叙事。由此,影视艺术自身的审美特性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既改变了影视的叙事机制,突出了影视艺术的影像性;又削弱了影视的理性成份,提升了审美娱乐性。  相似文献   
157.
孙国华 《风景名胜》2010,(12):22-23
看徐光聚那疏朗、清逸、玄远、旷达、圣洁的绘画,如同品茗。只需静静地品味那份清香与美妙。感受那份宁静、含蓄与深邃,那种别样的“空灵”与“澄净”便会抵达我们情感的最深处。轻轻地叩击着我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158.
高宇琪 《丝绸之路》2010,(16):67-69
中国人物画源远流长,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它在体现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特点的同时也较全面、充分地反映了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社会意识,体现出中国几千年的审美意趣。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到近现代的国画人物作品,都记录了这种审美意趣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59.
将哲蚌寺看作一座城市,并非一种标新立异的态度,而是基于感官印象和实际功用,尤其是就外来者的第一印象而言,这是一种忠实的反映。如果我们弱化作为“朝圣者”的宗教心理,仅以世俗的眼光看待这座横亘在根培乌孜半山腰的庞大建筑群,或许可以揭开笼罩在神佛光辉之下的另一个哲蚌寺。  相似文献   
160.
文学凭借其所蕴含的艺术意味,自古以来就成为人类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生存方式之一。缺少意味的文学之花很快会凋谢、枯萎,而文学意味通常又表现为多元性结构:首先,它可以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生存价值的哲学沉思,是对人的精神家园的描绘。其次,它可以是一种兴味,对文学的境与象所作的审美想象。再次,文学的意味还体现为一种心灵与情感的游戏。概言之,文学意味是读者个人的审人与审己想象,是人类文化现象的化合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