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张永康  陈浩 《文物天地》2021,(1):111-117
<正>佛教传入云南的时间,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作为连接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云南很早就和印度有着交通往来。从新发现的考古资料看,至少在东汉时期,便有佛像传入云南。然而佛教在云南的兴盛,主要是南诏、大理国时期统治者的推崇,自上往下的推广。南诏、大理国的君主把佛教尊为国教。这一时期留下了无数精美的佛教文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画梵像卷》。这件全长1635.5厘米的画卷共绘有佛、菩萨、护法明王、君臣平民等各色人物774人,开卷即为大理国利贞皇帝段智兴率文武群臣礼佛(图一),堪称大理国重要的一件皇家恢宏之作,是现在研究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艺术最重要的史料。  相似文献   
42.
朱洲平 《风景名胜》2016,(3):98-109
请菩萨的夜晚 已经是农历三月廿四夜里,近12点了,妈祖庙戏台上的闽戏早已散场,戏班子的演员们也都吃过宵夜,陆续钻进戏台两边环楼上的蚊帐或是小帐篷里.而戏台下,妈祖阿婆神龛前,人们依然没有睡意,毫无散场的迹象.他们聚精会神地围拢在两位道士的身边,在稍显昏暗的灯光下,盯着道士手中火符,等待道士的神灵附体.  相似文献   
43.
自东晋至南朝,观音信仰已普及民间,名称由光世音转变为观世音,刘宋元嘉二年铭石刻画像正值过渡期,其内容所示,南朝佛教不仅具有贵族佛教的性格,而且已存在于极为平民化的信仰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44.
王翔 《岭南文史》2015,(2):37-41
广东省自古以来即是佛教从南海传来华夏的必由之地,比如禅宗的初祖菩提达摩(Bodhidharma,?-528),就是在南朝宋末渡海来到广州,开始在汉地的弘法。珠海地区在1979年设市以前,隶属于香山县,也就是说所谓早期的"珠海佛教"必须追溯香山地区的佛教活动和寺院史迹,方可一窥端倪。查检2013年出版的《珠海市文物志》,可以发现在1994年以前,珠海市所列举出的各种祠堂、碑刻、故居、墓葬等文化设施,并没有包括大型的佛教寺院,这也许是因为这一地区早期的佛寺遗迹,并未得到很好的调查。然而笔者翻看一些有关珠海的诗  相似文献   
45.
廖可 《钟山风雨》2010,(2):61-62
<正>在中国古代无数神祗中,和老百姓感情最深、关系最密切的大概莫过于观世音了。看看老百姓对她的称号吧,"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观世音"、"灵感观世音"……无论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神还是进口而来的神,有谁能担得起如  相似文献   
46.
徐志摩笃信佛学,喜欢到寺院进香,加上陆小曼和观世音菩萨同一天生日(农历九月十九),吃斋的机会很多。除了常去龙华寺、灵隐寺外,也去过陆小曼的故乡常州的天宁寺礼佛。  相似文献   
47.
巴中南龛毗沙门天王龛浅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巴中城南173龛佛像中,发现毗沙门天王像2龛。此是“四大天王”中的一王,一般都作为佛教护法神,站立于龛门或寺门两侧,在巴中南龛的石窟中,单独成龛,实属少见。因他脸色微黑,一不像佛,二不像菩萨,只因手执宝塔,多少年来,人们把他视为春秋时“送灯台”的鲁班弟子赵巧加以膜拜,也就在巴中南北二山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神话故事:  相似文献   
48.
故宫博物院现藏哈里哈里哈里观音唐卡是六世班禅进献给乾隆皇帝的礼物,制作于18世纪的西藏。这种奇特的观音像,在西藏较为罕见,在尼泊尔却有一些作品存世。在北京的藏传佛教中,哈里哈里哈里观音以一种新的形式出现了,图像从一尊使人充满陌生感的神像成为了外观上更具"亲和力"的观音。本篇文章着重探讨了哈里哈里哈里观音在不同地域的特征、图像演变及其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9.
李建增 《旅游》2014,(1):18-21
"春牛走到哪里哪里就好,牛王会打到谁家谁家就旺,牛王菩萨保佑十里八乡一年四季都平安,春耕播种能风调雨顺"。这是春节期间在陕北横山马坊一带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庙会是陕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经千百年的庙会活动中逐渐形成了独具黄土特色的陕北庙会文化。陕北地处西北内陆地区,这里曾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交汇地,是草原文化向中原文明的过渡地带。或许是基于此的缘故,陕北庙宇的组成形式在西北地区极具代表性,基本上是佛、道、儒不分家。隶属于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党岔乡管辖的马坊村,坐落在无定河畔。在陕北以农耕为主的农村有两个神灵尤为重  相似文献   
50.
这张明信片上的影像来自一部电影——1928年上映的《观音得道》。电影的故事源于戏曲剧目:兴隆国妙庄王的三女儿妙善自幼信佛,遭遇几番厄难后,最终舍手眼治愈百姓,修成正果,被封为观世音菩萨。影片上映之时,正逢中国影坛掀起古装片、武侠片和神怪片的商业电影浪潮。这部电影生逢其时,非常叫座,让出品方——上海民新影片公司大赚了一把。但影片公司的创始人黎民伟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