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0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日常生活史与西欧中世纪日常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西方新兴的日常生活史学派进行评介。首先分析该学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以及对于传统史学的扬弃;其次概括了日常生活史学的特点,诸如研究范围微观化、重建全面史的目标和“目光向下”的方法、“他者”立场的解释,等等;再次对专门研究西欧中世纪日常生活史的该学派代表人物及其著作进行简略的介绍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有关的西欧中世纪日常生活史研究的得失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2.
个体权利与中西社会转型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举双手赞成权利、尤其个体权利的观念与实践研究进入历史学家的视野。个体权利,深刻影响了西方政治法律制度,浸润了西方人日常生活的历史与现实,然而,西欧的权利观念与实践是如何演变的?它与西欧走向现代的历史进程有无必然的内在联系?国内史学界  相似文献   
93.
财产问题是文明社会中人类生存所面对的最基本的问题。人类应该怎样来占有财产和使用财产呢?这是一个直到今天也还没有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完全解决的问题。它直接涉及财产权利(是否有)、财产权利主体(个人或者团体或者主体缺位)和财产权利的大小强弱等  相似文献   
94.
赵文洪 《史学月刊》2005,2(5):67-73
在中世纪西欧,关于三个等级的观念是逐渐地形成的。开始时,出现了教会人士高于俗人的观念;以后,随着社会对战争,尤其是对异教的战争的需要的增加,武人的地位在俗人中突出起来,于是又出现了武人高于其他俗人的观念。这样,就最终形成了整个社会从高到低,依次由教会人士、武人和其他俗人这样三个等级构成的社会等级观念和社会分工观念。  相似文献   
95.
西方中心主义的初步反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西方中心主义在18世纪中后期西欧思想家那里,已经以欧洲的文明、进步与东方的落后、停滞、没有发展而表现出来。19世纪,西方社会更把这种思想加以发挥,认为西方白人是人类的优等公民与代表,世界精神的体现者,东方各国没有发展,处在世界历史之外,并且成为白人的负担。进入20世纪,世界各地纷纷按照西方的模式建立民族国家,进行工业化建设,并且大都放弃了本民族原有的学术语言,学着黑格尔一样使用理性、科学、自由、民主、进步、逻辑与整体性等概念说话。西方文明世界化了,也即世界西方化了。  相似文献   
96.
西欧中世纪的权利之争与近代人权观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的人权理论并非从资产阶级革命中突然产生的,而是有一个长期的形成过程。资产阶级革命前,某种程度上西欧资产阶级已享有某些基本人权,特别是比较充分的经营自主权。所以西方的人权理论是在一种独特的历史传统中形成的,对其他民族来说其内容有独特性和狭隘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97.
中世纪西欧庄园人口变动与商业复兴基础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立行 《史学月刊》2002,(8):105-110
中世纪西欧商业复兴产生的社会基础在于庄园的内部发展和变动。庄园缓慢的进步导致了人口的增长,人口增长的压力造成了庄园内部的变动。开拓荒地和新庄园的建立,增加了西欧的产品数量,同时也造成了人口的流动,使得原来封闭的庄园出现了松动,为商业复兴提供了物质和人力基础;商人阶层的出现并不是突兀的,也不是从一开始就作为庄园的对立面出现的。他们继承了早期商业交往的形式,商品交往仍然以补充庄园之不足为目的,而且他们在社会中没有地位,但是他们确确实实成了一个新的阶层,并成为职业性商人,为成熟的城市商人的出现蓄积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
颜廷 《世界历史》2002,(6):108-110
历经几个世纪的动荡之后,公元900年左右的西欧稳定了下来。为解决日益增加的内部人口压力,他们开始向外探寻所谓的“新欧洲”,但这种扩张具有很强的阶段性。在以地理大发现为界的前600年中,西方的扩张成果极其有限,仅仅是在中大西洋地区有些许收获。但大发现之后,他们在海外的殖民拓居地一再扩大,甚至建立了白人移民国家,其建立“新欧洲”的梦想实现了。  相似文献   
99.
中日译者以中国故有的“封建”概念,对译西语中表述西欧中世纪社会制度的feudalismus一词,后来在中国将秦汉以后至明清时期的历史称为“封建社会”。此说在中国近代社会及学术界形成主流认识。然而,中国秦汉以后至明清时期的历史是不是类似西欧中世纪的社会形态,中国的这段历史应该不应该有自己的特殊性表达,长期以来一直是学界有所关注的问题。冯天瑜教授《“封建”考论》一书的出版,再次将这个问题的讨论推向了高潮。两年来,关于封建译名以及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封建观的讨论,不断见诸报端,并形成了尖锐对立的不同意见。本刊认为,这场讨论,从“封建”译名引申到学术概念的界定,更进一步深入到中国封建社会的再认识,不仅关系到如何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问题,更关系着我们对中国秦汉以后社会性质的判断,关系重大,意义深远。所以,本刊决定以笔谈的形式参与这场讨论,并欢迎学界同仁热情赐稿。  相似文献   
100.
在"封建"名实问题讨论中对"封建"概念的不同理解,说到底是承不承认马克思所说的封建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形态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例如,有人认为:马克思、恩格斯"视西欧封建制为特例",氏族社会一奴隶社会一封建社会一资本主义社会的演进模式只适用于西欧.列宁把"封建"拓展到其他地区和其他类型,是"泛封建论"的始作俑者.把秦以后的中国定为封建社会,就是"泛封建论"在中国历史上的贯彻;它既不符合封建的古义和西义,亦与马克思的封建社会原论相悖.我曾经撰文提出不同意见.现在,趁<史学月刊>组织笔谈的机会重申我的一些看法,并作若干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