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1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孟广林 《史学月刊》2004,(2):115-115
自上个世纪 80年代“比较研究热”在中国滥觞以来 ,比较史学的学术理路一直受到史学界的关注。 2 0 0 3年 10月下旬在京举行的“中西历史比较研究学术论坛” ,以其浓烈的学术氛围展示 ,我国史学界的历史比较研究 ,正在日益凸显出新的学术广度与深度。这一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系、清史研究所与中国世界中世纪史学会联合举办的全国性学术会议 ,汇聚了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的约 70名正式代表 ,收到学术论文及学术综述文章 5 0多篇。不少史学名家以及一批具有学术影响的中青年学者作了主题发言。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纷纷指出 ,随着中国现代…  相似文献   
62.
关于中国现代化史研究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研究的深入和开展,主要是循着两条轨道前进的。一条是学术研究本身发展的轨道,也就是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如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哪些问题还有疑问?哪些问题还需要探讨?另一条是适应现实社会需要的轨道,也就是正对现实社会中产生的新现象和新问题开辟新的研究领域。这是我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选择  相似文献   
63.
张佩国先生的《近代江南乡村地权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一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是一本用力很勤的优秀历史著作。这一点没有疑问。我在这里提出一点疑问和批评,并不是因为这  相似文献   
64.
为促进国内西方思想史研究的学术交流 ,推动国内西方思想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2 0 0 3年 9月 1 1日到 1 4日 ,主题为“西方思想的现代性演进”的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本次学术研讨会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世界历史》编辑部和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共同主办 ,是《世  相似文献   
65.
马士是西方公认的汉学先驱之一。在中国海关任职长达30余年的时间里,撰写了一系列有关中国问题的著作,它们对20世纪前半期西方的中国历史学著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许多有关中国近代对外关系的著作,不仅开启了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先声,为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拓宽了西方汉学的研究领域,对西方现代汉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逐作用。  相似文献   
66.
关于16—17世纪初华商在东南亚活动的西方文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作者在西葡两国各图书馆所搜集到的一些有关 16— 17世纪初华商在东南亚活动的西方文献 ,主要包括信函、游记、专书和编年史等。这批资料全部为域外原始资料 ,内容涵盖了华商出海船队之规模、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理布局、华人在当地的经济生活、社会组织、宗教习俗等 ,且绝大部分是我国学者所没有使用过的。因此 ,对这批资料加以开发和利用 ,必将大大推进该时期中外关系史和海外华人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67.
有些学者认为 ,中国在近代远比西方落后 ,以武力反抗西方侵略者必遭失败 ,所以 ,最为明智的策略应该是放弃武力抵抗 ,尽早与侵略者缔结和约 ,然后集中全力搞近代化 ,等赶上西方后再与其较量。相反 ,如果坚持抵抗 ,不仅损失大于“不战而和” ,而且会延误近代化的进程。本文对这一学术观点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68.
徐松如 《史学月刊》2008,(6):130-133
近年来史学界对商会、同业公会等民间社团关注较多,其中以马敏、朱英等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最为突出,他们主要运用西方市民社会和公共领域的理论框架来进行商会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近世市民社会和公共领域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69.
一、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就建国以来所开展的外国史学史研究而言,如果我们无视张芝联先生(1918—2008)的贡献,那么这段史学史的历史不但会显得苍白,甚至还会出现空白。更重要的是,作为中国史学界欧洲史、法国史和史学史研究的一流学者,张先生从不主张东施效颦、亦步亦趋地追随西方的史学潮流。相反,在他的论著以及与外国学者的交往中,他一直坚持保持自己一个中国学者的立场。这一立场,意味着中国学者在接触、引进西方学术的时候,必须基于中国学术的传承,符合中国学界的实际需要。张先生1986年在美国威尔逊中心的一次演讲中提到,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迁。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外国的经验有许多启发、示范作用。但他同时强调说:“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并不照搬一个既有的模式或者按照一个现成的菜谱做菜”。①他在这里描述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情形,但也可视为是一种夫子自道。张先生在1991年为高毅《法兰西风格》一书写的序言中也称赞说,“可贵的是作者并不是亦步亦趋地效颦某种流派”。②概括张先生的观点就是,史家必须与时俱进,不应囫囵吞枣、不分青红皂白地照搬、照抄,因为学术思潮的形成,通常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而文化背景则个...  相似文献   
70.
目前学界多站在西方史学脉络中、从西方史学“人类学化“的角度来讨论西方“历史人类学“。本文通过对引发人类学“历史化“的学术环境进行系统揭示,论证了西方人类学脉络中“历史人类学“产生和存在的客观可能性,为全面理解西方“历史人类学“展示了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