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王伯惠1923年生于四川,1944年1月响应孙立人号召,以西南联大土木工程系大四学生的身份参军,飞往印度利多,经过两周的军事训练后,被派往新三十八师工兵营.任翻译官。  相似文献   
52.
孙毓棠,以长达八百行的史诗《宝马》震惊诗坛的新月诗人,英俊潇洒;凤子,中国第一个扮演《日出》中陈白露和《雷雨》中四凤的戏剧新星,靓丽妩媚。一个沉静如水,一个热情似火。他们在日本相遇、结缘,留影于昆明的话剧舞台,谱写了西南联大的绝代风流,却在繁华之后的沉寂中快快而别。  相似文献   
53.
胡邦定 《百年潮》2007,(2):30-36
1942年夏我在重庆考入西南联大历史系,到1946年联大结束,除中间休学一年,在昆明新校舍住了整整三年。往事历历,如在眼前。我把自己的回忆忠实记录下来,其目的,聊志雪泥鸿爪云耳。  相似文献   
54.
方继孝 《纵横》2008,(1):40-43
学贯中西、成就卓著的叶公超,擅长书法、绘画,又是著名的新月派作家和文艺评论家。他先后在清华、北大及西南联大任教,钱锺书、季羡林等人都曾受过他的指点。一场毛公鼎风波,迫使他弃学从政,步入外交界,被友人叹为"时代的错误"。历经多姿多彩的学者生涯、春风得意的官场生活和被逐出政坛的平淡岁月,晚年叶公超喟叹自己是"悲剧的主角"。  相似文献   
55.
在我国抗日战争期间,有一所赫赫有名的大学,它就是由北平的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天津的私立南开大学南迁联合而成的国立两南联合大学。从1938年到1946年,西南联大在昆明度过了8个年头。在这段似短却长的岁月里,西南联大与边陲之隅的昆明紧紧结合在了一起,不但引领了思想、服务了社会,还为云南现代教育和民族文化谱写了传奇的一页。  相似文献   
56.
余斌 《中华遗产》2008,(6):156-157
40年代的昆明,在背街上,如有格外时髦的女郎走过,就会有若干小男孩不远不近地跟在后面喊:“摩——登!上街找先——生!”“摩登”在这里是名词,指穿著入时的青年女子。  相似文献   
57.
李凌 《炎黄春秋》2000,(7):38-42
两弹一星元勋中的 清华人和西南联大人 在 1999年建国 50周年大庆前夕,中央隆重表彰并授予功勋奖章的研制“两弹一星”(原子弹、氢弹和卫星)的23位元勋中,有六位是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生、一位是通过清华公费留美的学生。他们是:王淦昌(1929年清华物理系毕业)、赵九章(1933年清华物理系毕业,1934年公费留美,1938年返西南联大任教)。彭桓武(1935年清华物理系毕业)、钱三强(1936年清华物理系毕业)。王大珩(1936年清华物理系毕业)、周光召(1951年清华物理系毕业)。另外还有钱学森,…  相似文献   
58.
容肇祖,字元胎,广东东莞县人,1897年12月1日生,逝于1998年。1926年秋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先后执教于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大及辅仁大学等学校。其长兄容庚先生即为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在中山大学时,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容肇祖与顾颉刚等一起曾组织了影响较大的中大民俗学会并任会长,出版《民俗周刊》及系列民俗研究丛书,培训了不少学员,与当时的北大歌谣学会遥相呼应,形成了一个华南民俗研究中心。解放后,容先生先于1952年被调到北京市政府文教委员会文物组作有关文物的考古鉴定工作,后于1956年归队到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任研究员、学术委员、研究生院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等职。  相似文献   
59.
众所周知,闻一多是个从不服软的人,但却有一次例外。1944年5月4日,西南联大中文系在学校南区10号楼举行纪念五四文艺座谈会,由中文系主任罗常培主持,邀请包括闻一多在内的众多教授讲演。因为参加会议者太多,连窗外也挤满了学生。罗常培见教室里实在容不下,只好请演讲的人站得高一些,以便使站在窗外的学生也能够听得见。  相似文献   
60.
作为抗战时期中国最杰出的大学,西南联大不乏大师级人物,然而,在战争环境中,就算是这些国家的栋梁之材也得不到应有的照顾,许多时候他们的一日三餐都成问题。虽然如此,这些联大的教授们在贫困中仍然坚守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