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阎宏涛  昌征 《文博》2009,(6):229-233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分析法是基于激光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等离子体而进行实时、快速测定、表征的一种光谱分析新方法。其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少,无需样品预处理,一次光谱可测定多种元素组分等特点,且可在非破坏和非接触的条件下进行在线和实时分析测定,已广泛应用于材料、生物、环境、冶金、医学和文物等领域的测量和表征研究。本文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仪器装置及其在彩绘文物研究中的应用和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史前乐舞材料入手,对中国史前音乐文化区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将其划分为中原区、海岱区、甘青区、江汉及邻近区、环太湖区、辽河区等六大区域。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史前音乐文化的承传方式以及礼乐文化的发展模式予以解析。  相似文献   
13.
城市内部各个地方的景观是其文化的可视载体,由于它们具有空间的相对固定性,因此也是文化地理学研究地方文化的主要观察对象。本文采纳新文化地理学的观点,即关注北京前门-大栅栏商业区景观的意义及其变化,并力图挖掘影响这些变化的动力,进而揭示影响地方文化演变的动力。文化景观具有传播文化符号的功能,因此我们可以将之视为"文本"。在商业区改建过程中,设计建造者借助这些文本,再度表达出其背后的意义,这种再度表达的过程就是传播学中的表征,也称为再现。本研究通过景观调查方法以及访谈方法,分析了该传统商业区景观在改造前后文化表征的变化,以及表征权力的变化。本文结论有三方面:①该商业区改造后新的景观表征多以北京文化符号替代了老商业区的文化符号。②这种替代的负面结果是不利于加强老商业区居民的地方认同,同时削弱了城市内部文化的多元性。③政府协同规划师在景观表征上具有绝对的权力,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当地文化的"原真性"。因此本文建议在老城区改造中,尽力挖掘地方独特文化,给予当地人更多的文化表征权力。  相似文献   
14.
文睿 《丝绸之路》2022,(4):71-74
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中国与周边世界商业交流和文化沟通的物质通道,是如何意义上升为一个符号化的文化景观,当代的丝绸之路如何参与国家文化地理的建构和国家形象隐喻,通过对历史文本及相关理论的梳理,本文认为丝绸之路的传播与发展是一个由物质主义升据为符号表征,再功能化到非表征主义的过程。这种发展路径适用于不同的历史媒介景观的功能转义,为当下的文化传播提供历史语境,积累传播经验。  相似文献   
15.
刘丹萍 《旅游科学》2007,21(4):63-71
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人文地理学出现"文化转向"(cultural turn)的理论思潮,学者们格外重视对地理现象进行文化层面的解释,视觉分析(visual analysis)等定性方法(qualitative methods)得到较多的应用.旅游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地理现象之一,旅游地的视觉表征(visual representation)成为"文化转向"思潮中最活跃的研究议题.西方学者援引地理学、符号学、语用学以及社会批判学派等诸多理论,将旅游营销图片作为"文本"(text)进行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揭示出旅游地是一个想象的空间这一本质,阐述其被社会性地构建(socially constructed)的过程和意义.国外同行的相关研究工作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桂榕  吕宛青 《旅游科学》2013,27(3):37-49
以旅游空间生产为主要特点的模拟的民族文化主题公园和人造景观是后现代旅游的一种典型代表。本文以云南“彝人古镇”为例,从空间生产角度对民族文化旅游所体现的后现代性特征及其社会效应进行探讨,认为“符号表征”与“主客同位景观”分别是民族文化旅游空间客体生产与主体生产的标志性特征。民族文化主题公园成就了存在主义原真性旅游体验,在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旅游利用与保护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旅游者常以照相机镜头表达自己的旅游欲求,行使其作为"观看者"和"拍摄者"(Photographer)的特权;旅游地土著居民也以通过在镜头前的反应表达其"被观看者"和"被拍摄者"(Photographee)的权力。二十余年来,西方学者对镜头压力下的东道主的态度与行为做了深刻剖析,指出他们有以下三个特征:恐惧与反感,谈判,以及将游客模式化。通过这几种方式,东道主得以建立合适的主客关系,即,照相机的限定性使用不会影响游客兴趣,也没有使旅游经济收益下降,同时当地人又建立起自己相对的隐私空间,一定程度地保护了自身文化免受外来游客的冲击。  相似文献   
18.
<正>刘力扬在一首歌里唱道:你送的礼物,在此刻好体贴,陪我回忆,把过往走一遍……无论是旅行还是旅游,一个人到了陌生的城市,会买点什么留待将来把过往走一遍?或者送出点什么最能表达自己的心意,期许这个人能通过这个物品记住你们的交往?这个物件姑且把它称为城市礼品想必贴切!我要强调的是,城市礼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旅游纪念品。  相似文献   
19.
钟兴泉 《黑龙江史志》2013,(13):229-229
文章从知识提取与知识表征的关系、知识表征的方式以及知识表征的深度三个方面对知识表征的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并分析和探讨了现存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旨在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20.
新文化地理学视角下景观研究综述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观意义一方面要对其符号化的表征元素进行解读,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其不可表征的意义。本研究梳理了国外新文化地理学视角下的景观研究,发现: ①表征视角下,一方面景观既被看作文化的产物,又是不同时期文化的再生;另一方面景观在权力博弈中曲折发展并推动其象征性意义的演变。②非表征视角主要关注日常生活行为、情感等方面所反应的社会变迁以及所感知的多元、复杂与不稳定的景观意义。国内新文化地理学视角的景观研究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下,对一些具体案例进行了尝试性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研究有助于中国学者结合转型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化地理学景观理论体系,推动新文化地理学在中国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