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前人怀疑《兰亭集序》者,或以为从文章到书法都是伪造的,或以为此伪作乃出自陈僧智永之手。鉴于东晋南朝历史文化条件,本文则以为这些看法值得商榷。自来皆肯定传世今本《集序》书法水平极高,"章法为古今第一",是"神品",而据唐人书品论,智永书法虽善,乃指其隶书(正书)、草书,其行书水平则稍差,与王羲之相距甚远,这就意味智永绝对无法伪造出这一"神品"来。而且鉴于当时琅琊王氏礼教家风,智永的"末裔"身份也决定他不大可能违反孝道,去伪造远祖文章、墨迹;史载《集序》墨迹的存在在唐代以前几乎是不为人知晓的,因而纵使撇开智永,假定当时另有一造假足以乱真的无名顶级书法高手,在南朝社会风气影响下,为了获取经济或政治利益而伪造王羲之墨迹,则此伪造目的必然决定他选择目标乃是易于出手,为人们熟知、欣羡的王氏墨迹名作,而不会去找一当时毫无名气、很可能无人问津的《集序》去伪造;这些表明,唐代以前没有伪造《集序》的条件,不存在伪造《集序》这一问题,由唐代流传至今的今本《集序》当是真品。  相似文献   
42.
上海博物馆编《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文物出版社,1996年第七次印刷本),在明代画家黄姬水"字号"栏中,有"工雅山人"别号。本文结合《续书史会要》、《粤西文集》等文献,以及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黄姬水《行书杂诗》卷、《行书唐子西诗》轴上面的款识、印章加以考证?,认为"工雅山人"为"士雅山人"的误读,是一方伪印。由此推断,凡款识或印章是"工雅山人"的作品均为伪作。  相似文献   
43.
戴立强 《收藏家》2006,(8):46-48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册》,纸本,早年由条幅以“蓑衣裱”改装成册,共计12对开,每页书心高21.5、横10.3厘米。作于1537年,钤有“停云”朱文圆印(首尾两见)、“文徵明印”白文方印、“衡山”朱文方印各一(图1)。未见著录与发表。文徵明(1470-1559年),名壁。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居士,私谥贞献先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与祝允明、徐贞卿、唐寅被称为“吴中四才子”。在绘画上,初师沈周,益以神采。遇古人妙迹,而师心自诣。擅画山水、花卉、兰竹、人物,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所刻印章,雅而不俗,得六朝之意,苍然古朴。嘉靖二年(1523…  相似文献   
44.
今年是中国古代大书法家王羲之诞辰1700周年和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撰写1650周年。《兰亭序》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现今流传的是唐代及其后的临摹本,真迹何在?迄今还是个谜;而在1965年由郭沫若著文引发的《兰亭序》真伪之辩,由于毛泽东的关注和干预,更是轰动一时。  相似文献   
45.
笔者酷爱收藏,两年前的节假日去常州亲戚家小住,听儿时的朋友说常州一位老人家中有不少名人字画,得知这个信息后,我非常感兴趣。在朋友的指引下,我们驱车来到了老人家中,由于自己主要是收藏瓷器的,对字画并不是太在行,因此不知哪幅字画有收藏价值,只是从发黄的字画当中挑选了几幅带回南京。  相似文献   
46.
莫仲予先生系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诗坛和书坛耆宿他的《留花庵诗稿》和《莫仲予章草集》最近由香港创慧文化和岭南美术出版社分别出版其中《留花庵诗稿》收入他近70年来的诗作300多篇,全部由作者用行书誊写读者从中既可欣赏他那雄浑古雅的诗,又可欣赏他那秀逸洒脱的书法。《莫仲予章草集》收入他的章草作品60余幅:为了探讨诗词书法艺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3月2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与广东省书法家协会联合举办了“莫仲予诗书艺术研讨会暨《留花庵诗稿》、《莫仲予章草集》首发式”。现将研讨会和首发式上部分学者、诗人和书法家的发言选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7.
葛建军 《收藏家》2009,(11):73-76
幽静的历史古城——松江,位于上海的西南角方向。松江被称为上海之"根",古称华亭。在上海开埠前,曾是上海历史文化的发祥地,它不但有着自己的特色风貌,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48.
一、扇面画的时代风格及特点 千百年来,扇子一直是文人墨客的怀袖雅物。扇子在他们手中,与其着装相辅相成,既是实用品,又是装饰、把玩之物。扇子,或承丹青,或载翰墨,扇骨雕刻巧夺天工,所以小小的扇子浓缩了诗、书、画雕刻各种艺术形成于一身,是中国传统工艺的精华缩影。  相似文献   
49.
刘刚 《收藏家》2005,(2):37-42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等士大夫在会稽山阴兰亭临水修禊。当时,王羲之满怀激情地用饱蘸墨汁的鼠须笔在蚕茧纸上挥毫作序,写下了书法千古名篇——《兰亭序》,又称“禊帖”,在中国书法史上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美誉。其遒丽劲健的体势,自然儒雅的章法,千百年来一直是后世人学习行书的典范。在《兰亭序》中,王羲之脱尽魏晋以来用笔滞重的写法,创造俊逸、雄健、流美的书风。现从几种唐人勾摹的《兰亭序》中,可窥见王羲之的书艺风格和成就。  相似文献   
50.
扇面是中国书画的形制之一,它和斗方、中堂、对联、于札、册页等形制一样,迎合了人们收藏和欣赏的不同需要。在源远流长的岁月中,小小的扇面书画,成为艺术品,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扇化源于战国时期。随之所形成的扇面书画艺术经过近二千年演进,逐渐成为中国书画中极具民族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其中,尤为明清时代盛行的折扇更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