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结合文献资料和文物工作实践,概述、论析扇面画的修复过程及方法:先对扇面画作科学的病害诊断,然后采用传统工艺方法,对此扇面画进行抢救性修复、保护,恢复其原貌,使其利于收藏展示、延年益寿。  相似文献   
32.
宋涛 《文物世界》2014,(6):64-66
山西博物院现藏一件清初毕振姬所作行书涛轴,绢本,高136.5、宽63.2厘米。诗曰:“征君家陋巷,缃素对匡床。门外半城月,邻家几树霜。剑留寒卧壁,竹影瘦过墙。不以贫为累,高歌自慨慷。夜过傅青主庵中,毕振姬。”(图一)  相似文献   
33.
湖州市博物馆藏有清同治、光绪年间由12件书画扇面装裱而成的四条屏,主要由以张熊领衔的"鸳湖派"书画家所作。根据款识,均为一位叫"拜彤"的人而作,他应当是19世纪中晚期众多新式赞助人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34.
苏东军 《收藏家》2009,(11):25-28
这幅行书长卷,长达975、纵31厘米,内容为清朝在金川战役中壮烈捐躯的将军任举生平传记,撰写者为夏之蓉,由当时著名书法家梁[山献]手书,卷首钤白文印章“景华书屋”,卷尾有“梁[山献]私印”白文方章和“松斋”朱文方印,书后钤盖俞文诏的两方收藏印章“麟士心赏”与“婺源俞氏守璞斋审定”。  相似文献   
35.
张英秋 《收藏家》2004,(11):35-35
清代乾嘉时期,以写帖著名的书家主要有梁(?)和梁同书。这二位书家都酷爱用羊毫写行草书,平生留下数量极多的作品,时名高、求者众,在当时被合称为“南北二梁”。也有人把与二梁齐名的书家梁国治(1723 -1786年字阶平,号瑶、丰山,浙江上虞人,乾隆十三年状元,官至东闽  相似文献   
36.
高启新 《收藏家》2008,(11):73-78
在暑气逼人的八月,一场以馆藏名家书画扇面为主题的展览在温州博物馆书画馆拉开帷幕。遴选出的94件明、清以来的书画扇面,汇聚了50年来馆藏的精品,也给盛夏的观众视觉送来赏心悦目的的习习洁浦  相似文献   
37.
饶胜  周舟 《东方收藏》2020,(3):60-62
扇面石刻碑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书画、诗词、印章等文化符号篆刻于石碑扇面之上,形成了极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符号。虽不及水墨丹青、墨书朱印的扇面艺术般绚丽多彩,但石碑扇面经过书丹和镌刻相结合加工艺术的处理也是熠熠生辉。所谓“纸无千年寿,碑能万年存”,扇面碑于其方寸之间集成了书法、诗赋、雕刻、篆刻等文化艺术符号,有着较高的艺术性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38.
一、扇面画的时代风格及特点 千百年来,扇子一直是文人墨客的怀袖雅物。扇子在他们手中,与其着装相辅相成,既是实用品,又是装饰、把玩之物。扇子,或承丹青,或载翰墨,扇骨雕刻巧夺天工,所以小小的扇子浓缩了诗、书、画雕刻各种艺术形成于一身,是中国传统工艺的精华缩影。  相似文献   
39.
戴立强 《收藏家》2006,(8):46-48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册》,纸本,早年由条幅以“蓑衣裱”改装成册,共计12对开,每页书心高21.5、横10.3厘米。作于1537年,钤有“停云”朱文圆印(首尾两见)、“文徵明印”白文方印、“衡山”朱文方印各一(图1)。未见著录与发表。文徵明(1470-1559年),名壁。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居士,私谥贞献先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与祝允明、徐贞卿、唐寅被称为“吴中四才子”。在绘画上,初师沈周,益以神采。遇古人妙迹,而师心自诣。擅画山水、花卉、兰竹、人物,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所刻印章,雅而不俗,得六朝之意,苍然古朴。嘉靖二年(1523…  相似文献   
40.
刘刚 《收藏家》2005,(2):37-42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等士大夫在会稽山阴兰亭临水修禊。当时,王羲之满怀激情地用饱蘸墨汁的鼠须笔在蚕茧纸上挥毫作序,写下了书法千古名篇——《兰亭序》,又称“禊帖”,在中国书法史上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美誉。其遒丽劲健的体势,自然儒雅的章法,千百年来一直是后世人学习行书的典范。在《兰亭序》中,王羲之脱尽魏晋以来用笔滞重的写法,创造俊逸、雄健、流美的书风。现从几种唐人勾摹的《兰亭序》中,可窥见王羲之的书艺风格和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