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82.
曲宁宁 《民俗研究》2020,(4):139-147
传统女教主要是基于儒家五经所建构的"内/外"模式来规训女性的言行举止与生活空间,而随着女教理论的发展,儒家修身学说逐步被移植并被用以型塑女子之德性。其中,"女四书"因其作者本身为女性,鲜明体现了女性对于礼教的自觉认同与"内卷化"特征,甚至表现出"立命"与"安身"相统一的趋势。然而从唐代的《女论语》开始,在儒家的心性修养体系日渐深入女教理论的同时,作者已不满于《女诫》以来将女性圈囿于家庭之内的角色定位与伦理束缚,表达出了参与公共事务的强烈意愿与完善个人道德、安顿终极关怀的诉求。换言之,先秦乃至两汉的女教理论着意将女子型塑为"女子",而唐代以降,女性的性别意识逐渐觉醒并致力于打破这一阃域,而力争成为"女君子"乃至"君子",并因此产生了女性个体诉求与儒家传统礼教之间的矛盾。这一冲突在明清时期达至巅峰,从而呈现出礼俗互动的多重影像。  相似文献   
83.
84.
胡译文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2,239(3):38-50+152
本文以北宋蓝田吕氏家族墓为中心,参照同时期其他家族墓和关中地区葬俗传统,剖析蓝田吕氏在墓园布局、墓葬排列和具体设置上的诸多特别之处,尝试揭示这些现象背后的思想观念,分析吕氏如何在丧葬实践中践行古礼。作者认为,蓝田吕氏在墓前设祭祀建筑,应源于汉代以来墓祭的礼仪传统,这一做法在北宋中后期的部分文人间已经出现;在墓葬排列上以嫡长子为中心的布局方式,源于周礼中的昭穆制、宗子法及祔葬的观念,而竖穴土洞墓等一系列葬制亦体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蓝田吕氏的丧葬实践较为严格地践行古礼,为其实现复古理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5.
正2015年8月20—21日,由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中国哲学史专业主办,北京大学礼学研究中心协办的"经学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林庆彰先生荣退纪念"学术研讨会在日本京都大学举行,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位学者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首先由艾尔曼、彭林、池田秀三、王沉森先后作主题发言,研讨会分为8个专题:一、教育考试类。侯美珍考察了徐光启《诗经传稿》的发现、流传及其成书时  相似文献   
86.
赵焕军 《神州》2012,(1S):1-1
<正>古往今来,礼文化一直占据着社会的重要地位。《礼记·曲礼》曰: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一般被认为是礼的初始涵义。大约从那时起,礼尚往来便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礼仪规范。以礼为教、以乐为教,礼化作了美德,诸如,温良恭俭让这五种传统美德。这个崇尚礼治的礼仪之邦,到了春节更是全民皆"礼",只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礼不同"。  相似文献   
87.
朝堂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西周,然其正式设置应该是在西汉时期。朝堂之制历代皆有,但到唐代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朝堂的具体方位发生了变化,以前皆建在皇宫正门之外,至唐大明宫兴建时却建在了宫内主殿之前;二是其功能发生了较大变化,由前代的九卿治事与百官议政的场所,变为百官议政、举行重大典礼、百官候朝、举行册礼、上表与待命的场所,同时还具有宴集、待罪、鞠狱、行杖、决死、举哀等一系列功能。根据其性质,大体可分为百官议政、候朝之处、政务活动、礼仪活动等四个方面。朝堂的地理方位由宫门外向大明宫含元殿前转移,是唐朝对古制改变的一种反映,有利于增强其安全性与议政的保密性。  相似文献   
88.
张焕君 《安徽史学》2012,(1):114-119
正孔子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从未中断。20世纪之前,孔子是至圣先师,地位尊崇,其思想在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据正统地位。五四之后,孔子及其代表的传统文化遭到不断的否定和攻击,至今余音犹在,不绝于耳。但否定并不等于能够消除,最近二十年中,无论是孔子还是儒学、国学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甚至借助读经、国学培训、礼仪教育等种种手段进入人们的生活。这样的现状不禁让人怀疑孔子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以至于总是打不倒、批不臭,屡废屡兴,越战越勇?实际上,这样的怀疑几十年前就有人早已提出。  相似文献   
89.
王鹏龙 《沧桑》2012,(2):103-105
山西现存大量的碑刻,涉及民间信仰与戏剧演出等多方面内容。对此类碑刻的解读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宋元至明清民间祭祀与民间演剧处于一种互动关系中,且从重传统、重祭祀逐渐向重教化、重娱乐倾斜,向秩序建构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0.
段德新 《文博》2012,(1):45-49
陕西关中地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之一,祭祀风俗是华夏民族传统的重要内容。《尚书》《周礼》《礼记》《仪礼》以及《尔雅》《诗经》等文献和宝鸡地区出土的著名青铜器铭文,都有关于裸礼、陻礼、復祭礼的记载和描述,这对于我们探索至今仍然普遍存在的民间祭祀风俗的渊源,认识它们的古今社会功用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