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9篇
  免费   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范贤坤 《神州》2014,(17):57-58
华夏文明几千年的中国,拥有各式各样的传统工艺形式,特别在民族地区的民间工艺,是艺术研究与创造的源泉。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地区的银饰工艺也是民间工艺之一,承载着苗族历史进程的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与日益完善,计算机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其对民间工艺文化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本文结合应用计算机数字信息技术进行工业设计的方法与体会,试析计算机数字信息技术对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地区的银饰工艺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中的重要性,并介绍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地区的银饰工艺多姿多彩的一面。  相似文献   
902.
景德镇湖田窑北宋仁宗时期(1023—1063年)新出现了褐色点彩装饰器物,其工艺特征、技术来源和对景德镇元代以后釉下彩绘工艺的影响一直受到广泛关注。研究采用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分析仪、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体式显微镜、高温热膨胀仪等,分析了8件北宋褐色点彩瓷枕样品的胎、釉、彩的化学组成,及胎体吸水率和烧成温度,初步揭示了景德镇湖田窑出土北宋褐色点彩瓷枕的制作工艺和化学组成特征。结果显示,褐彩瓷枕胎体表面留有明显的网格纹痕迹,在棱边内侧有镶接和泥条加固痕迹,应是在布上拍打成泥片后,逐面镶接成型制得;胎体烧结状态、烧成温度和吸水率相差较大,表面褐色图案为采用富铁原料在胎体表面彩绘后,施灰釉后经1100℃以上高温一次烧制而成。研究结果不仅有利于明晰其化学组成特征和工艺特征信息,而且将为研究和揭示景德镇早期彩绘装饰的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03.
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绵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显著特点。玉作为中华民族的先民从石头中筛选出来的"石之美者",具有温润莹泽、缜密坚韧的美感和实用功能。在漫长的筛选过程中,和田玉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的"国石"。玉是中国的国宝,因此成为重要的图案素材,在1978年、2000年、2011年、2012年多次登上我国的邮票。  相似文献   
904.
<正>蜡染是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始于西周,盛于隋唐,流传至今。蜡染与扎染(绞缬)、镂空印花(夹缬)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蜡染属于织染工艺,《礼记》等文献均有记载。蜡染古时候称为蜡缬,蜡染工艺是用蜡刀点蘸熔蜡描绘花卉或其他图案在麻、丝、棉、毛等织物上放入染料缸中浸染,涂有蜡汁的织物在浸染时,搓揉导致蜡的不规则龟裂,使颜色在布面呈现特殊的裂纹,着色后去蜡,布面上的蓝底白花、  相似文献   
905.
陈徐玮 《考古学报》2022,(1):1-18+149-150
<正>目次一类型学考察二分期与特征三小结关于西汉时期瓦当的形制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的研究很早就已经开始,但总体而言,缺乏基于田野考古资料对汉长安城出土瓦当的系统梳理,尤其是类型学与制作工艺的综合研究,诸如文字瓦当出现的时间、西汉时期各类型瓦当的时代特征及发展脉络等问题,有待解决。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汉长安城遗址(以长乐宫、未央宫、武库、桂宫、南郊礼制建筑遗址为主)出土的瓦当进行类型学考察,根据瓦当的制作工艺,结合当面纹饰及出土地点,构建基本的时代框架,总结其时代特征及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906.
屈家岭遗址发现了一类黑彩或黑衣蛋壳陶,制作精美。通过显微观察、成分分析、扫描电镜能谱等分析了这些蛋壳陶,结果表明其黑彩工艺与普通黑彩陶工艺完全不同。普通黑彩均为铁锰矿物致色,而蛋壳黒绘陶表面黑彩已烧成黑色玻璃。比较分析可知这类“黑釉”陶与公元前6世纪希腊黑绘陶(Attic Pottery)烧成工艺基本类似,均采用“氧化—还原—氧化”三个阶段(ORO)的烧成工艺。在还原阶段使高铁的精细黑色表面烧成玻璃化黑釉,形成了我国最早的高温黑釉陶瓷,体现出屈家岭文化先民已经掌握相当高超的陶器烧成技术,将我国高温黑釉技术提早了将近一千年。  相似文献   
907.
陕西省淳化县枣树沟脑遗址出土一批西周黄金制品,为研究其成份特征和制作工艺,利用超景深显微镜、金相显微镜对其中4件金器的表面和内部组织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其有热锻及退火处理等工艺特点;采用扫描电镜显微能谱仪、电子探针检测分析,发现其为金银合金且存在铂族元素富集的现象,进而推测其矿料来源可能与南秦岭黑色岩系中的金矿床具有一定联系。渭河流域的西周金器工艺和金矿料来源分析结果暗示,该地区先民可能已掌握了黄金开采和器物制作技术。  相似文献   
908.
本文对陕西咸阳成任墓地东汉墓M3015出土的两件犍陀罗风格金铜佛像开展了工艺考察和检测分析,主要采用了宏观观察、超景深显微摄像、X光摄像、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金矿相显微分析等方法。结果表明两件佛像材质均为铅锡青铜,以陶范法铸造,并经插接组合、锉磨、钻孔等工序制成。两件金铜佛像的合金成分、铸造技术与犍陀罗地区同时期铜雕像技术有差别,而与商周秦汉青铜器的主流相同,应是具有犍陀罗风格的中国本土产品。  相似文献   
909.
明代洪武时期处于元代和明代之间的过渡时期,它既继承了元代的制瓷工艺,又对之后永乐时期的瓷器风格产生影响,具有明显的过渡特征。本文拟从器形、胎釉、青料三个方面的特征入手,详细分析洪武官窑青花瓷器对元青花瓷器风格的继承与发展,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洪武官窑青花瓷器,为洪武瓷器的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10.
木林  张波 《东南文化》2003,(6):6-23
The New Year‘s pictures of Dong Chang Mansion are chromolithographic version with various topics in each aspect. The Shu Jiazi,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 has more drama plays instead of the legendary stories, which is also a popular folk art form displayed bythe pictures with special character just like the common New Year‘s pictures. The author made an elaborated introduction on its origin, development and social func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