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中琉难船互救是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雍正一朝,清政府对琉球1起遇难贡船和8起飘风民船的积极救护与妥善安置,成为清代救助琉球难船有关制度的雏形。同时,琉球对中国飘风民船的救护也十分周密并近乎程序化。而且,以中琉宗藩关系为纽带,海难互救还惠及朝鲜等第三国。中琉难船互救是两国在宗藩封贡体制下密切和谐的善举。  相似文献   
42.
宋朝徽、钦二帝北迁行踪研究--"靖康之难"系列研究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述宋朝徽、钦二帝北迁路线,即徽宗从汴京至燕京,钦宗从汴京至西京再到燕京,二帝从燕京到中京再到通塞州、金上京,又从上京迁至韩州和五国城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43.
"靖康之难"被掳北宋宫廷及宗室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宋末年,金兵第二次南下包围了汴京城,为了苟延残喘,宋徽宗、宋钦宗竟以上万名宫廷、宗室和京城妇女为抵押品,明码标价地抵押给了金军。在金军的营寨中,她们遭到强暴和蹂躏。北宋政权灭亡后,金兵北撤,这些女性在金军的押解下随同北迁,在途中历经磨难、大批死亡。到达金国都城上京以后,她们被遣送到供金国君臣享乐的洗衣院、金国皇帝的各大御寨,赏赐给金军将领,甚至流落民间,被卖为奴、娼。  相似文献   
44.
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战初期成立的战时儿童保育会,是由共产党倡导,国共合作,有各界爱国人士参加的中国妇女界的救亡团体,八年间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救助和保育了近3万名战时难童。为抗战做出了贡献,为民族培育了未来。本文对这一段历史做一简要的叙述。  相似文献   
45.
代浩云 《沧桑》2010,(2):72-73
大学生村官为新农村建设增添了活力,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同时,不少大学生村官难以进入角色。本文拟就大学生村官"落户难"的主要表现、成因及对策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46.
董明 《攀登》2010,29(1):112-115
“执行难”一直是困扰理论界和司法界的顽疾,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民事强制执行法,现行的有关规定也存在着内容过于简单、程序过于笼统、强制措施力度不够等问题。因此,建立民事强制执行法,进一步完善民事强制执行制度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7.
几枚传世花纹钢剑的初步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介绍了数枚传世花纹钢剑的外部形态和花纹特征,并对其制作年代作了一些推测.这些剑的基本特点是表面带有自然花纹和难锈难蚀.花纹的基本形态有旋罗纹、半罗纹、斗箕纹、组丝纹、搅丝纹等;花纹的颜色有金黄色、银白色、浅灰色、褐黄色等.从多方面情况推测,它们很可能是元代生产的,最初的主人应是直接掌管花纹钢生产的政府官员.其中的许多工艺今已失传.类似的花纹钢剑以往尚未见于报道,国内学者的有关研究亦鲜.  相似文献   
48.
本文介绍了蛤仔难(今台湾宜兰)建置前的情况,《蛤仔难纪略》写作的起因、经过及内容;分析了《蛤仔难纪略》六篇之核心篇——论证篇;叙述了《蛤仔难纪略》在蛤仔难入籍方面所起的推动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49.
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民众在战区和后方掀起了抗日高潮,相继出现了各种抗日团体和广大热血青年纷纷奔赴抗日前线的热烈场面。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妇女们也不甘示弱,她们联合成立了“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及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中国战时儿童救济协会”、“中华慈幼协会”等以中国各界妇女为主的抢救和教育战争灾难儿童  相似文献   
50.
“二战”期间,中国以及东南亚地区因日本侵略而陷入持续的战乱与动荡之中。然而,地处中国华南沿海的澳门在葡萄牙统治下奉行中立政策。“中立”时期是澳门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该时期的澳门结社活动,既不同于中国内地,也相异于其它海外华人社区。特殊的政治环境使澳门社团只能以赈济形式出现并活动,不能有“抗日救国”的名称,更无法从事直接的政治反抗或武装斗争。其组织基础、人员构成、动员方式与活动内容随着澳葡政府适应不同时段政治需要而推行的外交政策的微妙变化而发展转化。救亡赈难社团的兴盛与存在,代表了澳门社团发展史的一个过渡与转折的特殊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